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3月28日 星期四

    吴仁宝走后,华西村走向何方

    《 文摘报 》( 2013年03月28日   01 版)

        当“天下第一村”的“老当家”吴仁宝去世后,很多人都在担心:华西村还能不能沿着既定的道路走下去。

        曾与吴仁宝有过交谈的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认为,华西村一定会有辉煌的路程要走。华西不倒的原因,是因为华西的产业结构已经不单单是农业、钢铁工业,华西这些年的旅游、外贸等更是突飞猛进。还有一个不倒的原因,是吴仁宝留给华西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价值。在此精神的影响下,华西村3.5万名村民们的华西梦,将走向何方?

        本村人

        紧邻“天下第一村”招牌,一栋洋气的两层欧式别墅,就是张桂英的家。张桂英是地道的华西村村民,她的工作地点也从没离开过华西村,从做接待到兼职导游,张桂英似乎天然有一种集体主义情怀,“村里叫我干啥就干啥。”

        对于张桂英来说,老书记带来的好日子很实在。村民的收入分两块,20%是现金,80%入股。持股的多少,由对企业和村里的贡献大小决定。持股账户一般不能提现,但是村里分的别墅、车子的钱都从账户里扣除,也会定期分红。

        说起未来,张桂英说,感觉不会有什么变化,“新书记都上任10年了,也是让人信赖的书记呢!”

        在华西村本村的400多户中,张桂英这样的村民占着主流。他们有村里熟人社会中特有的那种相互信赖感,对今后的日子信心满怀,但在谈及究竟如何发展时,并不言之详尽,多是跟着惯性在走。

        村里年轻人

        吴仁宝对人才的重视,也一直为华西人津津乐道。在华西村的长廊上,有着他著名的 “语录”: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新世纪造人。现任当家人吴协恩也说:不仅口袋富,脑袋也要富。 

        作为人才引进的外地大学生何芦苇,已经在华西村度过了三年时光,现在是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会计。他说,自己的月薪是2600元,但一年奖金有25万元,“家里有别墅有汽车。”和自己在北上广工作的同学比,他觉得自己“可以不用为房子奔波,更有信仰、信念和归属感”。

        何芦苇感觉,“不能说因为老书记去世了,华西的命运就会有怎样的改变,因为他的精神已经影响了几代人,人们会在他的精神鼓舞下完成他的遗愿”。

        周边村村民

        自2001年起,华西村将周边10余个村兼并,形成大华西。然而周边村村民无法享受到本村人的待遇,成为外界质疑的主要问题。提起这个,72岁的谢鹤龄却有话要说。

        谢鹤龄原先是周边村之一的路西村支部书记,2006年加入大华西后,成为华西第三党总支书记。他去年的收入是10万元现金,加上50万元股权收益。与之对比的是,谢鹤龄在本村并入大华西之前的年收入是五六万元。他说:“据我所知,中心村村民平均年薪8万5左右,资产最少三四百万,最多上千万。周边村村民平均年薪三四万左右。但是,只要你为华西贡献大,一样有机会入股。”

        谢鹤龄说,比起老书记的急性子,新书记语速慢悠悠,但是搞经济真是有一套。“老书记去了,我是有点担心的,但是又很放心。因为我们有体制、机制、班子。”

        华西村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说:“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这是华西村未来将要坚持的信念”。

        (《解放日报》《光明日报》3.21、25 周楠 苏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