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经在多地调研视察的“副部级领导”、“国务院研究室司长”赵锡永,被确认为“骗子”。舆论哗然——“骗子”竟然如此“高明”,能骗过诸多“见过世面”的官员和企业家。
据一些媒体对于赵锡永的报道,他几乎每次视察,都要做“重要报告”,对地方经济和汽车产业支招。然而,他在全国各地辗转,究竟为了什么行骗?
有记者曾致电咨询接待过赵锡永的单位和政府机构,对方均表示没有遭受任何损失。难道他就是为了体会一把“当官的感觉”?确实,从各地之前接待赵锡永的新闻照片来看,他的“感觉”很好。每到一处,都如众星捧月,县委书记、县长作陪。
为何“假司长”能够骗倒这么多人?实际上,一个核实电话就能揭穿赵锡永的身份。或许负责接待的官员情愿相信赵锡永“大有来头”,能够为地方的项目立项、招商引资带来好处。若再深一步细想,赵锡永或许没有骗到钱,但骗出了一种荒谬的“逻辑”——“怕上头来人,又怕上头不来人,更怕上头没有人”。既然来了人,便“宁可送错一千,不愿怠慢一位。”
要防范“赵锡永”再次出现,便要改变这种“逻辑”,让此类“调研”和“接待”的规章制度合乎常理并公开化。那么,即便“赵锡永”来头再大,接待方也不必如临大敌,更不会如遇甘霖。赵锡永们骗不到钱,又骗不到感觉,自然就不来了。
(《解放日报》3.22孔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