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萧红在她31年的短暂生命中,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独特的印记和地位。为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而拍摄的电影《萧红》因而广受期待。不料影片于3月8日上映后,引起不少批评。华东师范大学教师陈子善,质疑影片对萧红的塑造既失实又失范,一些情节上的败笔将误导大众。
陈子善说,电影以萧红的爱情纠葛为切入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萧红的一生并非全都浪费在与几位男性的纠缠不清上,“这样描写离历史真实太远了,如果萧红忙着谈情说爱,她写不出这么多的好作品”。
电影前期宣传称“民国才女点燃六个男人的激情”,对此,陈子善颇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六个男人”中至少有一半是生拉硬拽进来的。除了萧红在颠沛流离的写作生涯中和作家萧军、端木蕻良之间的两段婚姻是确切的外,被未婚夫汪恩甲骗孕后抛弃的早年经历算不上爱情,在病榻前与照料她的青年作家骆宾基结下生死情缘的戏码有夸张之嫌。
六个中还有一个竟然是鲁迅先生。萧红来上海后,与鲁迅先生发展成为精神知己的师徒友谊在影片中也被异化了。影片中,鲁迅为萧红的《生死场》写序,萧红来表达感谢,鲁迅竟反问“怎么谢”。
“这句台词根本不可能是鲁迅先生说出来的,不知道从哪儿东编西凑过来的。有些细节是不可杜撰的,一杜撰就过了底线。”陈子善说,鲁迅先生过世后,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是最好的纪念文章之一,但因此就说萧红与鲁迅之间有情感瓜葛则是对两位逝者的不敬。
一个名为“泉青侯”的网友这样评价电影《萧红》:“萧红的孤独、坚韧、任性、痛苦、精神苦难、人性关怀、社会反抗丝毫未见,这个电影看到的是情欲、抛弃,破碎的故事,恶心的腔调,虚构的编造,简直是亵渎。”
陈子善说,名人传记影视剧尤其要警惕滑向失实和失范的深渊,因为一旦对公众造成了第一印象,花再多力气也纠正不过来。
(《文汇报》3.14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