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3月19日 星期二

    李克强:人民过好日子,政府过紧日子

    《 文摘报 》( 2013年03月19日   01 版)

        3月17日上午,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四位副总理亮相记者会。在107分钟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11个问题。这里摘编其中几个热点问题。

        机构改革

        李克强: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施政目标

        李克强:偌大个中国要解决的事很多,如果说主要问题的话,我想: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第二,是不断改善民生。也就是说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第三,是要促进社会公正。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成功。

        权力腐败

        李克强: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我们还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 

        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未来财政收入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不大可能了,但是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那就需要削减政府的开支。 

        这里我们约法三章,本届政府任期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深化改革

        李克强:改善民生离不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应当敢于直面城乡、区域这两个最大的差距。还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提高统筹的层次,使医疗、养老保险的异地报销、异地接续能够逐渐实现,这也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 

        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同时,推动民营资本顺利有效地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还要推进社会领域的相关改革,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比如说,现在高等院校里农村的学生比例偏少,我们要逐步提高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更有希望。 

        新型城镇化

        李克强:城镇化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环境问题

        李克强: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门槛;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所以这里很重要的是,不论是污染的状况、食品问题,还是治理和处置的效果,都要公开、透明,让公众、媒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加以监督,这也是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来硬化企业和政府的责任,也可以增强人们自身的防护意识。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大家都尽一把力。政府则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来让人民放心。

        (《光明日报》3.18新华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