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3月19日 星期二

    文化要提升世道人心

    《 文摘报 》( 2013年03月19日   05 版)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成共识的今天,如何让文化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和功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就此发表了见解。

        文化不只是“三馆两院”

        一面是一些地方持续高涨的文化建设热情,文化园区遍地开花,不少出现同质化、空壳化倾向;一面是人们对精品力作的追捧和渴求。文化的本和末、体和用,需要更加理性的认识。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委员:文化在当下有点本末倒置了。以为有“三个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两个院”(音乐厅、大剧院)就是文化,实则文化最核心的是以文化人。文化是一种自觉,一种良知。

        文化让精神外化于形

        近年来,家庭伦理剧泛滥荧屏,看似力图展示生活,热闹之后留下的却只有卑琐和平庸。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廖奔委员:当前的文艺创作,应该对传统文化保持足够的自信。尽管文艺领域存在一些乱象,但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时段”。社会舆论随时自发地产生着制衡作用,文艺工作者需要加强探讨,最终达成共识。

        文化要春风化雨

        下一个5年,政府如何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何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中国文联副主席奚美娟代表:让文化抵达每个人的心灵,需要我们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高楼大厦一两年就能拔地而起,而文化则是“慢工出细活”,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春风化雨、水到渠成、久久为功。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传统,滋养着社会的道德心灵,塑造着城市的品格气质。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文化的坚实支撑。

        (《光明日报》3.13 颜维琦 王国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