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3月16日 星期六

    中苏大论战中的中联部

    《 文摘报 》( 2013年03月16日   05 版)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的中苏论战,至今尚未有权威性的结论。当时,我参与了论战公开阶段的全过程。作为见证人,有必要把我的经历和思考记录下来。

        为论战提前毕业

        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会议,是中苏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会议前夕,苏共代表团对中共发起突然袭击,指责中共是“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以彭真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则发表书面声明称:我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上,是同赫鲁晓夫有分歧的。

        至此,始于1956年的中苏论战,从内部争议和影射攻击,逐步走向公开争论。

        这一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学制由四年改为五年。为了论战的需要,学德语的我被选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简称中联部)。当时,中联部作为中央处理国际问题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同苏联共产党及各国共产党的联络工作,为大论战服务是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我被分在中联部一处(即后来的苏联东欧局)工作,处长叶蠖生,著名历史学家。中联部分管一处工作的是副部长伍修权。当时,中联部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收集苏共及各党的动向和言论,提出政策性建议;参加中苏两党会谈和世界共产党国际会议,准备各种材料。 

        东欧四国党代会

        1962年12月至1963年1月,东欧四国执政的共产党相继召开党代会,中共中央派出了由伍修权为团长的代表团。会议期间,中共代表团与苏联东欧国家的代表团都发生了争论。

        在德国统一社会党代表大会上,该党总书记说,中共拒绝和平共处原则将导致战争,中印边界冲突是中国未遵守和平共处原则引起的等等。赫鲁晓夫致词时,突然建议从现在起停止各党之间的公开论战。中共代表团将新情况向中央作了报告。

        原来准备的贺词是叶蠖生布置我起草的,后来我又参与了贺词审定稿的起草,增加了以下新内容:对苏联的和解建议,表示要听其言观其行,反对搞假团结真分裂;对利用自己的党代表大会攻击另一些兄弟党的做法,表示了“极大遗憾”。

        伍修权讲到上述内容时,大会主席一再阻止,会场上发出叫喊声、跺脚声,成了一场攻击中共的闹剧。

        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发表文章反击。中联部起草了初稿,最后作为《人民日报》社论《在莫斯科宣言和声明的基础上团结起来》,于1963年1月27日发表。

        钓鱼台写作班子

        随着论战的升级,中共中央于1963年2月成立了反修文章起草小组,组长康生。起草小组集中在钓鱼台8号楼工作,因此被称为“钓鱼台写作班子”。

        7月,在莫斯科举行了中苏两党会谈。会谈期间,苏共中央突然发表公开信公开中苏分歧,全面攻击中共的观点。8月初,毛泽东召集中央常委会,决定予以公开回击。中苏论战由此进入高潮。

        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连续发表了九篇评论文章(即“九评”),以激烈的言辞批驳了公开信的观点。

        1964年7月14日发表的第九评是“九评”系列的压轴戏:《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毛泽东对全文作了大量修改,标题也是他确定的。这篇文章是在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下写成的。文中引用了毛泽东1963年5月7日的一段批示:“(如果不抓阶级斗争等问题)那就不要很多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这种对国际共运和国内形势的错误估计,是“九评”中“左”倾思想的要害。

        王稼祥遭冤屈

        对于这场“防修反修”的政治热潮,中联部部长王稼祥一直有些忧虑。他感到,中国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在国际上又同苏联、美国和印度严重对立,强调斗争太多,不太讲究策略,“失言失算”,给人以一种“四面树敌”的感觉,会造成内外形势十分不利的局面。经部务会议反复讨论,王稼祥就若干国际关系问题于1962年2月27日致信周恩来、邓小平和陈毅。

        信中提出:应发表一个全面的对外关系声明,正确、全面地阐明和确认,我们的对外政策是和平外交政策。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加速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外有必要采取缓和的方针。建议信发出后,没有回音。但王稼祥在中联部内部以及中联部主管的对外机构中,主持起草了近10个文件,贯彻了这些思想。

        王稼祥受到批判,始于当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争取裁军与和平世界大会”。

        以茅盾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发前,王稼祥主持起草了团长的讲话稿,得到中央批准。讲话稿突出了“和为贵”的思想。对中国代表团的做法,苏方比较满意,但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和第三世界的代表团却表示了不满。

        接到报告后,毛泽东批评中国代表团的做法是“脱离了左派,加强了右派,增加了中间派的动摇”。

        1963年下半年,毛泽东多次在同外宾的谈话中,批评王稼祥实行“三和一少”的修正主义路线。他说,“三和一少”就是“对帝国主义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尼赫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少一些”。

        1964年之后,中央没有让王稼祥继续主持中联部工作。1966年3月,王稼祥重新出来工作,担任中共中央外事小组副组长。“文革”开始后,在康生的“打倒王稼祥”的口号下,王稼祥被隔离审查。

        1979年2月,中联部向中共中央报送了《建议为所谓“三和一少”、“三降一无”问题平反的请示》。2月17日,经中央批准,以中联部《通报》的形式发至全党。

        再搞论战,就要亡党亡国

        1993年8月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一次会见外宾前,对时任中联部部长朱良说:现在有些人要肯定“九评”,公开批判戈尔巴乔夫,并要进行反对和平演变的政治运动。请你们搞一个简要材料,主要说明“九评”能否肯定。

        我们就此写了材料,内容主要是邓小平关于论战和“九评”的论述。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同外宾的多次讲话中,对这场论战的结论是:反对“老子党”,我们反对得对了;论战中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你们有错,我们也有错,我们错在“左”;现在应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一切向前看。

        回顾这些论述后,我们在给中央的报告里提出:如肯定“九评”,就会否定改革开放,并且引起争论,不利于安定团结。几天之后,江泽民对我们说:你们的材料,我和政治局的同志都看了,很好。再也不能搞论战,搞政治运动了,否则就要亡党亡国。

        (《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8期 吴兴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