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3月14日 星期四

    民生投入下拨中或遇“三难关”

    《 文摘报 》( 2013年03月14日   02 版)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力增强,民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民生得到明显改善。不过,一些代表委员提出,从以往一些案例来看,民生投入下拨过程中,可能遭遇“三难关”。这些现象虽属个别,但必须完善机制,加强监管,确保民生投入真正用到民生。

        第一关:“挪用挤占”

        “如何证明4%的GDP真的花在教育上了”成为一些代表、委员共同关心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东北某县的县委书记向记者“大倒苦水”:中央和省里经常会拨付一些扶贫、教育、医疗等民生资金,虽然要求“专款专用”,但仍不免被挪用。有时教师发不出工资,就先用修教学楼的钱“补上”;有些局里正好缺少车辆,便用民生资金购置,最终“变换花样”报销……

        第二关:“偷梁换柱”

        代表委员们表示,改善民生,中央有思路,还要防止地方有招数。“现在教育投入增加了,可到了暑假,成了很多学校翻新、装修的黄金期,不排除有些是必需的,但有些就是变着法子在花钱。”全国人大代表、台盟上海市委秘书长李碧影如是说,“我去贵州调查时,当地孩子早上就吃一个地瓜跑远路去上学。民生投入一分一厘都不能浪费啊,要投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要真正让边远地区、贫困群体得到实惠、发生改变。”

        第三关:“旱涝不均”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罗列了一些问题:“重硬件轻软件、重造房子轻大师,对人力资源投入明显不够。”她认为,民生投入要向人才队伍倾斜,“不能一台晚会花掉好多钱,科学家发明、学校教学、原创设计却缺钱。”民生投入重物轻人,结果造成重复建设,而真正需要钱的部门与人员却感叹没钱,这其实也是一种浪费。为什么会重物轻人?原因很简单:做工程层层分包,大有猫腻,类似案例,近年来多有发生。

        (《新华每日电讯》3.9 潘林青 仇逸 乌梦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