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北京植物园里曹雪芹纪念馆的“题壁诗”,自1971年发现以来至今已四十余年,但在红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有的红学家认为这些诗词不是曹雪芹所写,所以这里到底是不是曹雪芹故居也难有定论。
关于“题壁诗”的问题最近又有了新的消息。由北京曹雪芹学会主编的《曹雪芹研究》前不久刊发文章,首次向人们公布了在2008年对“题壁诗”的科学鉴定。公安部资深文检专家李虹对“题壁诗”进行了鉴定。李虹通过对“题壁诗”的字体、张行家藏书箱上“五行书目”的字体以及孔祥泽《南鹞北鸢考工志》“曹雪芹自序双钩摹本”的照片字体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三个物件(题壁诗的两种字体之一)的字体确为一人所写。
“题壁诗”的发现,要追溯到1971年。当时,居住在正白旗村39号院的舒老先生在搬动家具时,床板的角碰掉一块墙皮,墙皮上还写着很多字,仔细剥离后,发现墙的百分之六十面积都写有诗,文字的排列有序,有诗词,有对联,先后发现计为八首,字体为两个人所书。
题壁诗发现后相继出现了两位和题壁诗有关的重要人物,一位是北京风筝协会副会长孔祥泽,另一位是家有两只祖传曹雪芹书箱的张行。通过孔祥泽老先生的考证,其中一种字体应为曹雪芹所书,另一种字体有的还有署名“拙笔”。一些红学家认为这是曹公的好友鄂比所题。
张行先生家有两只祖传的书箱,书箱上也有两种字体。这两种字体和“题壁诗”的两种字体完全一样。书箱上题“乾隆二十五年”,我国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张伯驹先生认为“题壁诗”为清代乾隆年间所书,这和书箱上的“乾隆二十五年”是相符的。后经红学家考证,这两只书箱是鄂比送给曹雪芹的。
此发现事关曹雪芹身世,引发了他何时到西山的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有一个人物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他的表哥平郡王福彭。乾隆十年前后的一段时间里,福彭正担任正白旗的都统,正是通过他的关系曹雪芹才住到正白旗村的。福彭在清隆十三年时四十一岁去世。这也就是说,曹雪芹应在乾隆十三年前就已住进正白旗村。在过去的《曹雪芹纪念馆》的第三展室中就明确写着:“约于乾隆十年左右,他为生活所迫,离开京城,结庐西郊。在‘茅牖蓬椽,绳床瓦灶’的生活中,用血和泪铸成了他的举世名著《红楼梦》的”。
同时,“题壁诗”的落款有的注“丙寅”年,在清代曹雪芹只赶上乾隆十一年(1746年)这个丙寅年。正是通过题壁诗“丙寅”年及与王福彭的关系,证明曹雪芹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到西山。由此可见,曹雪芹纪念馆就是曹雪芹故居。
(《北京晚报》3.3 张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