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3月09日 星期六

    傅莹:刚柔并济,清晰传递中国声音

    《 文摘报 》( 2013年03月09日   06 版)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迎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3周年。本版特摘编一组巾帼英雄、妇女俊杰、模范人物,以飨读者。                       ——编者

        微卷的白发、轻柔的语调、亲切的笑容、优雅的气质……当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指定大会发言人傅莹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历来“硝烟弥漫”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瞬间增添了柔和的气息。

        1953年出生的傅莹(蒙古族)是新中国首位少数民族女副外长,第二位女性副外长。同时,她也成为了全国人大会议第一位女发言人。傅莹有着温文尔雅的谈吐,外交工作经验丰富。

        1977年在“北外”毕业后,傅莹在外交部开始了十余年的翻译生涯。1988年1月20日上午,84岁高龄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来访的48岁的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外交部副部长周南陪同会见,傅莹担任英语翻译。

        会见开始,邓小平谈到自己的年龄,他对布伦特兰夫人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是傅莹一不留神,将84岁译成了48岁。在场的副外长周南听出了这一错误,当即告诉了邓小平。

        邓小平听后,不但没有批评傅莹,反而开怀大笑,他幽默地说道:“好呀,我有返老还童术,竟然一下子与布伦特兰夫人一样年轻喽。”

        内蒙古广袤的草原赋予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豪爽、开朗和热情的特性。傅莹以善于沟通著称,她用女性特有的柔性表达方式,以及刚柔并济的气质和个性的语言改变了中国外交官“不苟言笑、铁板一块”的形象。傅莹的外交思路被称为“傅莹模式”。

        2008年3月,傅莹在英国接受电视采访时,呼吁各国不要将北京奥运会“政治化”,“政治问题是不可能在足球场和游泳池里解决的”,应该“还奥运一个单纯的意义”。这赢得了不少真正关注奥运会的人的赞许。

        十几天后,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有示威者试图暴力抢夺火炬。“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到哪儿去了?”傅莹随即又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以感性的文笔,描述了鼻子被冻得通红的中国志愿者女孩在事后发出的疑问。

        这次媒体公关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捍卫了中国主权和国家利益,也为傅莹赢得了“危机大使”的美誉。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称赞傅莹为“最能清晰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之一”。

        (《京华时报》3.5 商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