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3月07日 星期四

    寻找M4坦克里的生死兄弟

    《 文摘报 》( 2013年03月07日   05 版)

        1月19日,为了给老父亲张廷鹏90岁生日送上一份厚礼,张海俊发出微博寻找69年前与父亲同坐在M4坦克里的生死兄弟。几天内,微博被转发1万多次,众网友一同寻找这辆M4坦克里的5个人和散落在时空里的记忆。 

        一车高材生

        这5人都是顶尖大学的毕业生,两个毕业于中央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一个毕业于交通大学,一个毕业于金陵大学。1944年4月,他们连同20多发炮弹,被塞进美制M4坦克里,随着中美联合组织的远征军前往缅甸,开始生死旅途。“为国家战而不为党战”是他们参战的基本诉求。

        当时,中国驻印远征军开始装备M4中型坦克。这种坦克在世界战争史上有着赫赫有名的代号——谢尔曼,操纵它的原本是握笔的手。20岁的张廷鹏是M4坦克里的正驾驶,王会期是副驾驶,夏良哲是弹药装填手,张练斋是炮手,曾成策是通讯兵。“一车的高材生啊!”多年后,人们在网上谈论着他们的故事。  

        现在,面对虚拟世界里对他们高学历的赞誉,张廷鹏表现得十分骄傲,“我们不简单,都是大学生。”

        “大学生战士”的身份是他牢记一生的最高荣誉:1944年秋,重庆较场口,20岁的张廷鹏第一次穿上军装,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坐在由重庆开往成都的军车上。一名国民党军官冲着车上的年轻人高声吼道:“是大学生的请举手!”

        “几百只手一起举起来。”“谁说好男儿不当兵,你们看,这不都是吗?”国民党军官一个军礼,迎来台下掌声雷动。有人在路边点燃一排香烛欢送,有人将成袋的糖往卡车上抛,还有人甚至伏地而拜。  

        学生当不当兵

        当时,对于国民党来说,策动这么多名校学生参军,实在迫于无奈。

        张廷鹏所在的金陵大学,就有很多年轻学生对打不打仗、为谁打仗犹豫不决。在他看来,国民党政府并不可信。1946年闻一多被暗杀时,他们的部队被拉到大理休假,听到噩耗传来,大家都恨得牙痒痒——“战友里有那么多联大学生,本来是可以保护闻先生的,但(国民党)把我们带去了大理。”直到如今,他依然坚持当年的看法,“那是个阴谋。”然而,国破家亡让他们仇恨日本士兵。

        无论是参军还是上战场,当年他们这批学生兵处处显出不同:在印度兰姆迦受训,仅仅几个月,他们就学会了如何驾驶汽车,使用手枪、步枪、机关枪、平射炮。

        第一次上战场并没有给张廷鹏留下过深的印象。他们坐在厚重的坦克内并未遭遇类似步兵那样生死搏斗的激烈场面,只有待战斗结束后,他们看见被卷入到坦克履带中的残肢才真正确认自己是上了战场。 

        69年后的寻找

        在张廷鹏妻子看来,69年前发生在这辆M4坦克狭小空间里的生死故事不过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与母亲不同,儿子张海俊对父辈的故事兴味盎然。

        2013年1月19日杭州复兴南街一栋红色公寓内,张海俊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帖子,代父寻找当年那辆M4坦克中其他4位生死兄弟。

        短短几天内,全国网友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忙寻找,让这辆M4战车兄弟的下落逐渐水落石出:M4坦克的副驾驶王会期,清华毕业后回家乡湖南任高中英语教师,1995年去世,无后;M4装填手夏良哲的学籍资料,被一位网友在南京大学校史馆找到,但目前生死不明;M4炮手张练斋,大学毕业后曾任湖南省一部二支队司令员,2003年逝世。M4坦克通讯兵曾成策在内战结束后去了美国,定居德克萨斯,于3年前逝世。

        对于是否要将同车战友们去世的消息告诉父亲,张海俊最初有点纠结,但他还是这样做了。张廷鹏知道后显得很平静。如今,只剩老人一人独自回忆那些曾经的兄弟。

        (新浪博客 2.25 陆嘉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