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2月28日 星期四

    疾病与天气气候变化

    《 文摘报 》( 2013年02月28日   04 版)

      良好的气候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然而,天气总是瞬息万变,就拿气温来说,在有强冷空气侵袭时,前后两天气温可相差几摄氏度,甚至十几摄氏度,如此巨大的冷暖变化,可直接诱发某种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者在严寒、浓雾、潮湿、骤冷的天气里自觉症状最差。呼吸道有病的人,对冷暖变化特别敏感,入秋以后,当室外温度低于13℃时,去医院就诊的病人会明显增加。气压、气温、湿度、风速骤变(急升或急降),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天气骤冷,遭受雨淋,气压急变,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或并发溃疡出血,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穿孔。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如冬、春季多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则肠道传染病多发。这表明,某些疾病的流行与一定的气象条件有关。因为致病的细菌和病菌繁殖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流行性脑膜炎常常在干暖的天气下发病较多,多出现在1至4月份,到了5月份以后就很少了。因为脑膜炎双球菌滋生繁衍喜欢干暖低压的环境。肝炎发病的条件是气温在0℃至20℃,气压为972至982百帕,相对湿度在55%至85%,过高或过低的气象条件均不利于此病的发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气候变化每年造成500万严重病例和15万人死亡。气候变暖使夏季气温偏高,高温日增多,心脏病患者显著增多。

      (《北京晚报》2.12 张金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