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2月09日 星期六

    麦比拉洞: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用“圣地”

    《 文摘报 》( 2013年02月09日   07 版)

        希伯伦在耶路撒冷西南40公里处。3月末的约旦河西岸,暖意浓郁。

        即便你对世界地理和国际政治毫无兴趣,但在几十年持之以恒的新闻轰炸下,“约旦河西岸”这个地名大概也耳熟能详了。

        约旦河西岸的陆地面积约有5600平方公里。直至今日,以色列仍然控制着西岸的大片地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一些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实行有限自治。相比加沙地带时不时的炮火连天,约旦河西岸近年局势却比较平稳。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希伯伦市郊的麦比拉洞。

        走进门,不大的庭院里,有一所布局不太规整的犹太会堂。祈祷区是男女隔离的,男女犹太信徒分别在帘幕的两边做祷告。突然,一阵阿拉伯语的唱祷声却从清真寺的宣礼塔中传出,这应是穆斯林一日五祷之一。

        原来,石头城堡式的麦比拉洞,已被一分为二,分别归属以色列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与我站立的庭院一墙之隔的,是易卜拉欣清真寺的大殿。

        根据《希伯来圣经》的记载,犹太先祖亚伯拉罕在神的启示下,率领全家迁到希伯伦居住。亚伯拉罕的正妻撒拉去世后,他买下麦比拉洞及其周围区域,将撒拉安葬在洞中。以后,亚伯拉罕、他的嫡子以撒(犹太人的直系祖先)及其妻利百加、以撒的次子雅各及其妻利亚,先后葬入麦比拉洞中。因此,希伯伦被犹太人视为“列祖之城”。这一信仰传统以后又被基督徒所继承。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占据了巴勒斯坦,此后一千多年间,这里绝大部分时间一直是阿拉伯人的地盘。麦比拉洞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众所周知,伊斯兰《古兰经》借鉴了《希伯来圣经》的一些内容。阿拉伯人的直系祖先易司马仪,是先知易卜拉欣(即亚伯拉罕)的另一个儿子,为撒拉的侍女哈吉尔所生。因此,伊斯兰教也尊崇易卜拉欣。

        虽然易司马仪没有葬在麦比拉洞,但不妨碍穆斯林们在洞穴上方建起一座宏伟的易卜拉欣清真寺,取代了原来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从13世纪起,犹太人等一切非穆斯林被禁止进入麦比拉洞朝觐,最近只能到达清真寺大门外的第七级台阶。这样的祈祷方式持续了700年。直到1967,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击败了约旦。

        圣地麦比拉洞的归属问题立刻摆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面前。好在最后双方各让了一步,选择了共同管理。从清真寺里辟出了一块地方,供犹太人使用。原先的大门和台阶被拆除,之间修建了隔离墙,双方各走各的入口。在一些特殊日子,一方可以使用整个建筑。

        “分家”之后,雅各和利亚的墓归属犹太区域。因为亚伯拉罕是两个民族的共同祖先,他和撒拉的墓位于双方区域之间的屋子里。两边都开设有门窗,不过门一般是关着的,双方的人可以通过窗户望见里面。这个设计可谓巧妙。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以撒和利百加的两座墓却处在穆斯林这边,所谓的“以撒厅”实际上就是易卜拉欣清真寺的礼拜大殿。这就好比自己家不小心弄丢的祖宗牌位,却被搁在关系并不好的隔壁堂兄弟家,还没办法要回来。历史和现实的困惑,纠缠在麦比拉洞里,真是比耶路撒冷的圣殿山还要纠结。

        (《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5期 耿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