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2月07日 星期四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3年02月07日   06 版)

      《禹贡》中的“贡”与“赋”  郭永琴在2013年第1期《山西师大学报》上说,《禹贡》是最早记录我国先秦时期山川地理和经济、政治制度的一部重要文献,也是研究我国古代田赋贡纳制度的一把钥匙。其中贡和赋之间的关系是认识当时田赋贡纳制度的关键。《禹贡》中的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即有任土作贡的贡和九州之贡的贡的区别。任土作贡的贡是包括赋税制度和贡纳制度的财政制度的总称,九州之贡的贡仅代表贡纳制度。赋则指的是赋税制度。

      三仙姑形象的多重文化隐喻  王宇在2013年1月《学术月刊》上说,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形象具有多重文化隐喻。在现实层面上,三仙姑是乡村新旧秩序的双重游离者,转变前的三仙姑不属于新秩序,也游离于旧秩序;转变后的三仙姑,实际上是被迫回归了旧秩序,回到了“长幼有序”的传统乡村秩序中。在文化层面上,三仙姑形象则提示着现代性叙事所无法命名的传统乡村边缘、暧昧的女性文化形态——三姑六婆文化,这一文化形态随着乡村现代性运动的加剧,其存在根据日益丧失。三仙姑的形象可以表征着一种迥异于现代主体的另类主体性,这种另类主体性因与现代性逻辑所定义的主体性(小二黑、小芹所表征的乡村新型主体性)截然不同,而遭致改造和清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