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2月07日 星期四

    承认责任 莫成油价上涨的“序曲”

    《 文摘报 》( 2013年02月07日   02 版)

      雾霾天气的数次来袭,将石油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1月31日,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京表示,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但这并非因质量不达标,而是我国标准不够,只有北京推行含硫量在10ppm以下的欧Ⅴ才行,而全国普遍为150ppm的欧Ⅲ,标准不提高,设备改造就上不去。

      敢于承认责任,这是一种积极的姿态。一项统计显示,截至去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33亿辆,如果汽柴油中硫含量由国标Ⅲ的150ppm降低到30ppm(即达到美国的现行标准),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相当于减少了3300万辆汽车,而北京2011年摇号限购一整年,才减少了60万辆车。

      令人遗憾的是,中石化虽然承认了成品油是雾霾天的推手,却旋即把板子打向了国标。而据《中国化工报》此前报道,在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中,90.9%的委员来自石化系统、2.3%的委员来自汽车产业系统、4.5%的委员来自环保系统,主任委员来自中石化,秘书处设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一方面自己是标准的直接制定者和参与者,另一方面又抱怨标准低,何其怪哉!

      其实,成品油质量升级在技术上完全不是难事,国内石油巨头早已具备提升油品质量的条件(向北京供应的京标Ⅴ车用油就是证明),一直没有成规模地升级,其原因或许是炼油厂的成本将大大提高。

      更让人忧虑的是,承认责任,是不是油价上涨的序曲?降低成品油的含硫量,就会增加成本,这个成本,最终恐怕又是要由消费者买单。

      (《羊城晚报》2.2 王石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