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2月05日 星期二

    赝品古董正从海外回流

    《 文摘报 》( 2013年02月05日   01 版)

        在过去的20年中,海外赝品洗白倒流国内拍场的事屡见不鲜。

        在2012年伦敦春季小拍上,一件断代为18~19世纪的雍正斗彩龙凤纹碗,经过十几轮争抢以18万英镑落槌。落槌后有人说:“这件东西是从英国一个老太太家里流出来的。”买家感到吃了定心丸。但此刻的买家根本看不到,这件碗的碗心正面,迎面的一条龙,嘴巴是闭着的。而翻阅大量馆藏文物,雍正的迎面龙都是张开大口,气吞山河;同样也是海外小拍的另一条雍正青花穿花龙纹胆瓶,香港人以300万英镑投得。但是,瓶上龙爪,竟然狠狠地抓向自己的脸。别说是雍正一朝,就连整个清代的龙也找不到龙爪向着脸的。

        上述海外小拍公司的赝品,不仅为赝品制造了价格,最主要的目的是为赝品制造来历,洗白后最终流回国内拍场。资本包装、小拍捡漏、大拍论证、回流上拍,这就是赝品洗白之路。

        十多年前,高仿就是为了卖到国外换取外汇的。而近十年,是经国外资本包装后倒回国内欺骗本土藏家的。这些鱼目混珠的高级赝品,扰乱了文物市场和鉴定市场。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赝品进入了博物馆,扰乱馆藏,那才真是坑害一代又一代。

        我国《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正是这第61条,为赝品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相比之下,在海外拍卖如遇赝品,出具有三位以上社会认可的行业鉴定家签字文件确系赝品,海外拍卖行可以执行退货。

        20年前拍卖业是中国的一个新行业,当时的“不保真”条例或是为了壮大行业。但时至今日,“不保真”条例免除了拍卖行的责任,成为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暴利信号”。

        (《东方早报》1.28 胡智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