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中研院”院长谈两岸科技体制

    《 文摘报 》( 2012年12月25日   01 版)

        成立于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科研机构,也是目前台湾地区的最高学术机构。用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的话说,中科院与“中研院”同根同源。而在1949年之后,两个学术机构走过了不同的道路:前者体现了中国式的科研体制特色,而后者深受西方模式影响。近日,记者就两岸科技体制问题,专访了现任“中研院”院长翁启惠。    

        记者:在你眼中,“中研院”和中科院在管理上有什么差别?

        翁启惠:我觉得中科院人数众多,非常庞大,并且在各省区分散着众多分院,从管理上来讲更具有挑战性。“中研院”的科研院所比较集中,人数较少,总共才8000人左右,而中科院人数则超过10万人。 

        记者:在科研方向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翁启惠:在台湾,问题导向型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科研经费占到一半以上。为了科学而研究的自由型研究,其科研经费超过40%。

        我的观察,内地也在这样做,但更偏向于问题导向型、计划型的研究,这可能会使科学家功利性较强一些。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未来,只有带着好奇的心理投入进去,才会有新的发现。

        相比而言,内地做的科研项目都是规模宏大的问题,涉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台湾地区,选择的题目可以说是小而美,比较个人化。所以,台湾地区和内地的科研合作,有一定的互补性。

        记者:你如何评价两岸科技合作的现状? 

        翁启惠:在科学的合作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应用领域,就必须要有一个规范。 

        我们比较重视合作规范的制定。比如说,我们针对肝病的研究,要解决一些华人肝病的问题,那么台湾和内地收集的检体就要一样,做临床试验的规范也要相同。其实,台湾和内地的合作,要走的方向就是与国际接轨。这样研发出来的成果,国外其他地区才能更好地接受。

        (《瞭望东方周刊》2012年第48期 吴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