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重读《谏逐客书》

    《 文摘报 》( 2012年12月20日   06 版)

        公元前237年,秦国的主政者是尚未成为始皇的秦王政。风雨飘摇中的韩国,面对虎狼之秦的威胁,采取了“疲秦战术”,以协助秦国兴修水利工程为名,派出水利专家郑国,诱使秦国大规模投资基本建设,以达削弱该国实力之目的。但韩国的计划失败了。秦王察觉了郑国的意图,遂采纳臣下建议,发出逐客令,宣布所有外籍宾客都“不受欢迎”,限期离开秦境。

        虽然已是秦国客卿但毕竟来自楚国的李斯,自然也在被逐之列。无奈离去的李斯在途中给秦王写了一封“上访信”,这就是千古闻名的《谏逐客书》。

        秦王逐客,从性质上讲,是对秦国开放政策的错误调整,其实质是拒绝外部文明,实行闭关锁国。这篇《谏逐客书》,从字面看,是李斯与秦王关于应否引进外国人才的争论,实际上,却是应否引进和接纳域外的军事思想、外交策略、治国理念的问题。僻居西北的秦国,所以能“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主要得益于自春秋至战国,包括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在内的历代统治者的改革开放政策。李斯首先列举了四代统治者对于域外人才不拘一格的大力引进,这些人才涉及虞、宋、晋、魏诸国,借用他们的智慧在内政外交上实行变法图强(商鞅)、连横攻弱(张仪)、远交近攻(范雎)等重大决策,从而使秦国的疆域不断拓展,国力不断强大。

        《谏逐客书》的另一思想也很重要,实行闭关锁国,拒绝外来文明,无异于“借寇兵而赍盗粮”(“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域外的人才并非都是特务间谍,外来的文明并非都是洪水猛兽。因为郑国这个水利专家,将境外人才都视为奸细;因为韩国这个“疲秦计划”,将域外思想都视为“亡我之心”,这种心理我们往往一般地视为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但在关系生死存亡的国际政治中,其性质却比通常看法严重得多,那就是李斯所说的“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这其实在帮助敌人、削弱自己。如果将天下的好东西,都贴上“敌对势力”的标签,似乎只有敌人才配拥有好东西,那不仅仅是丑化自己,弱化自己,而且是美化敌人,强化敌人。这种“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的狭隘、懦弱的心态与做法,后果其实很严重,诚如李斯所说,“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谏逐客书》对秦王在对外引进中的重物轻人或者重硬件轻软件的质疑,同样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对外开放无非两个方面,即输出与引进。只输出不引进,总是“出超”,是不可能的;只引进硬件不引进软件,也是片面的。从近代史的经验来看,我国的对外引进,对于外国事物的接受,经历了一个先器物、后典制、再文化的过程。而典制与文化属于软件范畴,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集中体现。李斯指出,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灵鼍之鼓这些东西,没有一件是秦国特产,没有一件体现秦国特色,却受到秦王喜爱。乐器音乐也是如此,“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击瓮叩缶”与“弹筝”是秦国传统的乐器与音乐,这些“秦国特色”却被秦王抛弃,而《郑》、《卫》与《昭》、《虞》这些“舶来品”,却受到秦王喜爱。这岂不是有点“崇洋媚外”!对来自域外,只能满足耳目娱悦、感官享受的物质或消费产品,接受起来毫不困难,反而对外部的智慧与文明及其载体人才,却“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岂非怪事!《谏逐客书》距今已两千两百多年,这一思想具有强大的时空穿透力,回顾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之历程,有些人“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不是历历可见么?

        开国阶段的秦王政,不愧为胸襟博大、虚怀若谷的政治家,他看了《谏逐客书》之后,当即废除了逐客令,召回已在被逐途中的李斯,复其原职。在之后的政治、军事行动中,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大胆引进域外的智慧与思想,不拘一格重用境外杰出人才,如李斯、尉缭、蒙恬、姚贾等,即使曾为敌国间谍的水利专家郑国也被留用,从而成功开辟了一条两千多年前的大国崛起之路。抚今追昔,岂仅感慨而已!

        (《文汇报》12.14 安立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