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马未都回忆名家出道往事

    《 文摘报 》( 2012年11月22日   05 版)

      11月13日晚,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北京大学,与大学生们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风情”为主题讲古论今。抛开明代青花和康熙青花的区别、黄花梨和紫檀家具的特征这样专业的收藏话题,马未都用别具一格的话语,品解了文化的韵味、读书的门道及书林的旧事。

      凭着个人的勤奋,上个世纪80年代,马未都获得了出版社的工作机会。他回忆说,当时的编辑都是大学毕业生,只有他一个小年轻没有文化。

      马未都说,在出版社每天早上打完水、扫完地后,他的工作就是用剪刀把投稿信封打开。他笑称:“打开信封后把信件码齐,就我一个人看,我会挑出认为还可以的给编辑们。”在这个披沙拣金的筛选过程中,马未都看到了许多后来成名的作家的手稿。

      1985年的一天,马未都看到一篇来稿《一个白洋湖男人和三个白洋湖女人》,“我一看,这人叫苏童。那时候也没电话,我就写信说‘苏童你好,你的稿子有点意思,你来找我一下’。后来苏童来了,他长得很英俊,是个美男子。我年轻时长得不好看,一看到英俊的男人,气不打一处来。可接触中,我发现他的表达方式跟别人不一样,他不可能被埋没。苏童在这之前只发过一篇小说,他人生中的第二、三、四篇小说都是我发的”。

      马未都认识王朔时,对方也是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后来又来一个稿子,表达很清晰,但字写得太幼稚了,把他叫来一看,这人就是王朔”。马未都对刘震云的印象是:“永远不坐椅子,一上我办公室就坐到桌子上,开始胡侃聊天。”至于莫言,马未都的评价是:“不怎么爱说话,不像其他人来了乱贫。”

      (《京华时报》11.16 唐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