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1月06日 星期二

    中国电影,最好时光到了吗

    《 文摘报 》( 2012年11月06日   05 版)

        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日前在美国出席活动时表示,未来5年内,中国电影将实现单片票房达到15亿元,中国电影目前正处于“最好的时光”。此言一出,立刻引发激烈争论,成为近几天国内电影圈最热门的话题。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于做大单片票房,如何做大中国电影产业,才是电影界更应该关心的话题,而产业的范畴显然并不只有票房。 

        韩三平的讲话之所以引发不同意见,是因为很多人认为韩三平的数据只反映了一个侧面,而屏蔽了很多其他内容。正如一位影评人说的: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来说,票房背后的东西恐怕更加重要。 

        比如,高票房是如何产生的?有数据表明,尽管银幕数和影院数都不断增长,但今年第三季度全国观影人次为3.4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00万次。看电影的人少了,票房却增加了,答案只能是一个:票价涨了。高票房不能屏蔽的另一个事实是国产影片的市场竞争力低下。由此导致国产影片“抱团”上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同时九成以上国产影片亏损——就拿今年国庆档来说,有统计表明,上映的国产影片中除小成本的《二次曝光》外,《太极1》、《危险关系》、《铜雀台》等都赔了。 

        韩三平还提出,今年国产电影产量将超过600部。但有业内人士提出,这个数字不说明问题,在这600部影片中,真正能进入院线放映的其实只有三分之一。因为电影放映不仅需要空间,也需要时间,而一年永远只有52周;更何况从今年开始,引进片的份额从20部提高到了34部。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产电影的市场需求量已经趋于饱和,今后产量增幅势必放缓。

        还有人从投资规模的角度分析指出,如今中小规模投资的影片一般只能获得几千万元的票房,即便是5年之后,能单独获得15亿元票房的影片也必定不是中小成本之作。这意味着电影行业将在几年之内重新洗牌,从目前电影公司满地开花,到投资、制作、发行、院线等领域都被几家大公司掌控,形成垄断局面。这对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显然不是好事。

        (《文汇报》10.31 邵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