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正在被世界各国重视。
在临床常见骨质疏松症中,有8.6%~17.3%的并非由于缺钙、维生素D或疾病引起,而是药物导致人体内矿物质代谢紊乱所致,临床上称之为药源性骨质疏松症。常见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增加钙、磷排泄,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等作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易出现骨质疏松。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腰痛或背痛,还可表现为身体短缩变矮、驼背、胸椎后凸畸形等。
对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难以解释的逐渐加重的腰背痛、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将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用或改用其他的药物进行治疗。
抗癫痫药物 长期服用苯妥因钠、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可对钙的吸收减少而致低钙血症,使骨钙减少,出现骨质疏松症或者自发性骨折。一般在用药6个月后出现。
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应在自用药三四个月后开始口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能与生长激素协同促进骨的生成、生长、成熟。但如果过量则会因钙磷运转失调,呈现负钙平衡,引起骨骼系统脱钙,导致骨质疏松症。使用甲状腺激素切忌过量。
肝素 病人应用肝素超过4个月就可能会发生骨质疏松症或者自发性骨折,这是由于肝素促使骨胶原溶解或某种酶受抑制而引起。预防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剂量,并在用药期间注意维生素C的补充。
此外,某些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异烟肼及锂制剂等治疗,也有诱发药源性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应当重视及防治。
(《健康咨询报》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