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新中国电影从这里走来

    《 文摘报 》( 2012年10月20日   07 版)
    1958年2月14日,毛主席视察长影厂时同《红孩子》摄制组小演员合影

        东北电影制片厂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原称。1945年8月日本战败后,中共长春地下党组织原“满映”中的进步职员,从日本人手里接收了原“满映”的权力,于1945年10月1日建立了东北电影公司,这是我党最早建立的电影制片生产基地。

        在公司成立前,他们拍摄了长春市庆祝“9·3”胜利大会的纪录片,组织上演了话剧《阿Q正传》,又拍摄了《苏联红军进长春》、《八路军进长春》等一批纪录片,还为苏联影片《伏尔加,伏尔加》等制作日文和朝鲜文字幕,向日本和朝鲜发行。

        当时由于战争环境,党中央决定放弃长春。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指示东北电影公司紧急搬迁煤矿小城兴山。东影到达兴山时,那里是一片被战争破坏了的景象。总经理舒群带领全体东影职工,抢修厂房,将一所破坏较轻的原苏军当作马棚的小学校改为技术车间,将一所没有完工的电影院作为摄影棚,修复了一些破旧房屋作为职工宿舍,安顿下来。经过短时间筹备,1946年10月1日,将“东北电影公司”正式改称为“东北电影制片厂”。

        中共中央宣传部从延安等解放区抽调大批艺术骨干充实东影,其中有凌子风、程默、孙谦、于蓝、张平等人。

        当时,东北解放战争正处于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为了配合前方的形势,东影根据现实需要,在袁牧之和吴印咸为主要领导人的集体领导下,积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他们拍摄了一组大型纪录片《民主东北》,及时反映和紧密配合东北解放战争。1947年5月,东影派出数支新闻摄影队,分别到前线和后方,抢拍新闻素材。到1949年7月,共创建新闻摄影队32个,拍摄素材30多万英尺,编成影片十七辑。

        《民主东北》不仅记录了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更重要的是记录了辽沈、平津两个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战役的部分实况,生动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进程。还记录了东北解放区人民群众加紧生产、努力支援前线的活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为抢拍这些珍贵的素材,青年摄影师张绍柯、杨荫萱和王静安以身殉职,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浇灌了新中国的电影事业。

        1947年11月,他们拍摄了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揭露了蒋介石同美帝勾结的丑恶行径。1948年夏,拍摄了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普及了消灭鼠疫的科学知识。同年,完成了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开始了故事片创作的尝试。1949年5月,完成了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苏联影片从此引入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

        1948年,故事片《桥》和《赵一曼》等8个剧本相继投入拍摄。随后接着完成了《回到自己队伍中来》、《中华女儿》、《光芒万丈》、《白衣战士》、《无形的战线》、《白毛女》、《钢铁战士》、《刘胡兰》、《内蒙人民的胜利》、《人民的战士》、《辽远的乡村》影片,使新中国电影在刚刚起步时就陡起峰峦,创造了一个创作生产的高峰。

        除此之外,东北电影制片厂还向全国其他地方输出干部,支援了全国的电影事业。以东影这批干部为骨干,建立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后来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

        1949年4月,长春解放,东影开始从兴山迁回长春。1955年2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改称“长春电影制片厂”。

        (《纵横》2012年第8期 胡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