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台湾研制原子弹始末

    《 文摘报 》( 2012年10月13日   05 版)

        广岛、长崎核爆激起了蒋介石制造原子弹的雄心。中国内地第一枚原子弹成功试爆后,蒋介石在美国暗助之下,紧锣密鼓地展开原子弹研制进程,眼看即将孕育成功……

        中国的“曼哈顿计划”

        1945年8月12日,长崎核爆后72小时,美国政府公开发表了一份“史迈斯报告”,作为美国解说原子弹发展历程的官方说明。

        当时,国名党军政部次长、哈佛大学博士俞大维看到报告后,向军政部部长陈诚建议,中国政府应积极开始研制原子弹,以免再遭外国势力欺凌。“史迈斯报告”也给予蒋介石莫大震撼。蒋认为中国虽然贫穷落后,但人才荟萃,完全可以规划一套自己的“曼哈顿计划”。

        国民党军政要员也陆续提议自行研制原子弹以提高中国战略地位。曾任军委会北平行营主任的李宗仁在一份呈给蒋介石的文件中主张,有关原子弹“研究工作,我国尚无人主持,似应由中央指派专家商讨研究”。军统局局长戴笠也在一份密电中力陈:“查美国最初研究原子弹始于一、二外国物理学家,继即成立一顾问委员会”。

        蒋介石采纳戴笠等人意见,任命俞大维筹组顾问委员会,展开原子弹研究计划。俞大维从“史迈斯报告”中充分理解到,研制原子弹主要需要三个门类的专家:物理学、化学和数学。最后,物理学家吴大猷、化学家曾昭抡、数学家华罗庚等组成了制造原子弹的黄金拍档。

        原子弹“种子计划”的起步

        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前,日后名列“原子能研究委员会”成员的11位学者由俞大维率领,在重庆会见了蒋介石。蒋令军政部拨10万元法币作启动费用,并指示兵工署腾出一间大礼堂作研究人员办公场所。蒋介石也欣然同意了俞大维提出的原子弹专家培育计划。

        按俞大维的方案,由军政部派遣青年科学家到美国学习最新的原子物理科技,学成回国再参与原子弹计划。选派美国的留学生,吴大猷挑选了朱光亚、李政道,曾昭抡挑选了唐敖庆、王瑞酰,华罗庚则挑选了孙本旺、徐贤修。1946年秋天,三大科学家率学生赴美,这标志着国民党原子弹“种子计划”的起步。

        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在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蒋介石指示拨给美金50万元。然而,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原子弹研制计划,却由于国共内战庞大的军费支出而夭折。

        1949年,63岁的蒋介石退守台湾,国民党政府朝不保夕。两三年前,由军政部派遣赴美留学的那批青年科学家,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也星散海内外。除徐贤修之外,几乎无人到台湾投效蒋介石。

        内地核弹试爆成功之后

        1962年1月13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台湾代号为“西方公司”)和国民党当局首度合作对大陆空中侦察。不久,U-2侦察机陆续发现,内地正积极研制原子弹并即将进入正式试爆阶段。

        这些发现让蒋介石忧心忡忡。美国肯尼迪政府一度考虑以突袭手段炸毁大陆原子弹基地,但又担忧重演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猪湾事件”,终于裹足不前。肯尼迪遇刺后,继任的约翰逊担心过度干预中国发展核武可能刺激中国内地更积极介入越战,只好采取消极政策。这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度焦虑与愤怒。

        内地核试成功后,蒋介石深恐台湾笼罩在核武阴霾中。他几个常驻的官邸与行馆纷纷于此时大兴土木,修筑钢骨结构及配备防核防空洞,台湾各地密集实施防空演习。但是,蒋介石不甘心坐等挨打,决心重启原子弹研制计划,与内地展开竞赛。

        1969年7月1日,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它主要用来研制原子弹、火箭、电子及军用化学。

        台湾“中科院”大幅借助美国的帮助。美国人不乐见内地跻身核子俱乐部,故将制衡内地的任务委诸台湾。然而,蒋氏父子虽处心积虑,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此后国际局势巨变,美国为推动与中国内地关系正常化,逐步调整原先暗助台湾发展核武的政策。1978年,即中美建交前一年的某日,由4名美国核武技术专家组成的一个工作小组飞抵台北,前往“中山科学院”核能研究所,强行拆除用于制造原子弹的相关设施。

        这一天,蒋氏父子在台湾历时近10年、耗资30亿元台币的原子梦彻底破碎。

        (《那些“党国大佬”们》王家声等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