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首届中国电视剧编剧讲坛上,相关人士披露,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播出800部电视剧,其中收视破1的仅占5%,“大部分是‘烂剧’、跟风之作以及猎奇狗血剧。”精品欠缺,“烂剧”成堆,这位人士认为其中有外部因素,比如大规模资金流入造成非理性的投资拍摄,但根本原因还在于编剧。编剧缺乏对生活的挖掘,为赶工赚钱闭门造车,制造了大量的“烂剧本”。
平心而论,编剧想多赚钱不是错,关键是要把剧本写好,要对得起那厚厚的人民币。遗憾的是,我们的不少编剧却辜负了大家的厚望和高额酬金,他们不深入生活,不考证文史知识,不采访调研,满足于住在宾馆里闭门造车,粗制滥造,瞎编乱写,不惜重复、抄袭,结果弄出一大堆既缺思想性又少艺术性的劣质剧本,雷人的语言,离奇的情节,不合常理的剧情,比比皆是,在此基础上拍出的自然是惨不忍睹的“烂剧”。
日前落幕的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再次铩羽而归,颗粒无收,韩国导演金基德以《圣殇》捧得金狮奖。据介绍,《圣殇》之所以能获得金狮奖,是因为所有的评委都被其深深打动。金基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他创作时并不考虑票房或者得奖的问题,而是用“心”来写剧本,来拍电影。
相较而言,我们的影视剧与获奖作品相比,主要差距就在这里,我们很少是用“心”来投入的,更信奉的是金钱、技术、表演、公关和各种“潜规则”。那些不肯付出心血,一头钻进钱眼里的所谓“艺术家”,还想整出获奖惊艳的精品佳作,岂不是南辕北辙?
(《人民日报·海外版》9.17 陈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