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9月13日 星期四

    动态稳定需要利用好“减压阀”

    《 文摘报 》( 2012年09月13日   06 版)

      随着信息化的加深和新媒体的出现,在社会稳定中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以“疏”为主的“动态稳定”开始逐渐替代以“堵”为主的“静态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求的稳定必然是流动状态下的稳定,是动态稳定。而信息化、网络化在不断的创新中为这个新平衡提供了一个大平台。

      在这个大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发表见解,其中不少人是匿名的,确实声音比较杂乱,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其正面作用,其实网络对动态的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减压阀”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明显,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日益增多,利益的诉求和利益的表达成为社会经常性的行为,需要一个表达平台。在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平台出现之前,人们只能在现实空间中表达和宣泄,往往因此而引起直接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动荡。而网络出现之后,在虚拟空间的表达和宣泄就避免了这样的问题。当然既然是宣泄,就不免有过头的言语,甚至是谩骂。要理性地认识这些表达行为。在一些领导干部眼里,网络的过激言辞是杂音,是给政府添乱,或采取一些过激手段来应对,激化矛盾,或不当回事,置之不理。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如果不及时解决现实问题,“减压阀”也会引爆社会问题。

      目前在转型期的社会中,民众权利意识增强,也变得更“敏感”,而信息化时代的表达渠道增多,舆论场域变化,也容易让某些问题迅速“发酵”。应该看到“减压阀”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对待和利用好“减压阀”,从以往以“堵”为主的“单向管理”走向以“疏”为主的“社会共治”。

      (《学习时报》9.3 宫秀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