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泉开业,跟朋友前去。大门口,迎宾小姐口吐莲花:“贵宾,您好!”我却很不自在,直觉这个词不能这么用。“贵宾”是一个概括性的词汇,一般用在书面语里,而且局限于对第三方介绍客人时用。不知何时,“贵宾”替代了先生女士的传统称呼。
在这种称呼系统里,没有一丝真诚的意味,完全是公事公办的标准化操作。字词本义急速丧失,或许是这个时代最炫目的标识。
过度使用是一个方面,比如“亲爱的”、“宝贝”、“温馨提示”、“朋友”。这些本来美妙的称呼,一经滥用,就变成了一堆毫无感情的指代物,虚假做作。比如“您”,常常听见年长者用来称呼年轻人,在很多场合,这个字成了称呼官员的专用媚语。
语言的粗鄙化更令人难以忍受。最常见的是性别自称:我们女的,你们男的。至于骂人,那种大胆、直接,令人终生受教。比如这句:“大叔,您到更年期了吧?我从不跟您这把年纪的计较。”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如此讽刺一位中年男士。
相对于这些话语,我最佩服的还是服务员的语言天才。在他们眼里,客人似乎是一个可被肆意戏弄的丑角。比如,“您就点这几个素菜啊?不够吧?要不要来个我们店的招牌菜鲍鱼啊什么的?”那种腔调,看似恭敬,语调里充满调侃和戏弄。有女士和小孩在,他们一定会推销昂贵的饮料。“要不您尝尝这个?不贵。”话都很客气,尊称连连,敬语不断,但你明白,贵宾泛化的过程就是尊重贬值与消失的过程。这种“被尊重”隐含着个前提,即我们是把你当成有实力的人物,你可别辜负了我们的美意。
饭店里的计数方式也是百花齐放。某港式餐厅一打饺子是18个,某饭店一打榴梿饼的数量只有10个。“打”这个西式计数量词,已经被成功地本土化处理了。
字也是有生命的,如果越来越多的字暧昧难辨,汉字使用者的生活也就难言其美了。
(《在和风中假寐》新星出版社201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