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9月13日 星期四

    银行“变脸”背后的权利不对等

    《 文摘报 》( 2012年09月13日   03 版)

      9月7日晚,南京市民丁先生存款时被ATM机吞去一万元,他当即联系银行工作人员,被告知要等两个工作日才能处理。随后,丁先生换个电话致电客服,假称机器多吐三千元,五分钟后客服便赶到。

      客户被ATM机吞钱,银行无动于衷,服务像蜗牛;而一旦ATM机多吐钱,银行的速度则堪比火箭。银行这种截然不同的服务态度,问题显然不在于其“内部规定”,而在于银行与客户之间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正是源于客户权利的贫困,银行才会在制定规定和流程时,毫无顾忌地只规避自己有可能遇到的风险,而不必充分考虑客户的利益。显然,银行所谓的“内部规定”,不啻一种赤裸裸的“霸王条款”。

      银行对客户的傲慢,显然有其底气。迄今为止,没有人可以否定我国的银行是一个垄断机构,处于垄断之下的中国金融市场,有的只是一种“伪竞争”——参与“竞争”的银行看似不少,但客户并没有足够大的选择空间,相关的权利保障渠道也极为有限。如此格局下,客户的切身利益被漠视也就成了必然。

      (《齐鲁晚报》9.10)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