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全称中央研究院。1927年4月,国民党中央在南京举行会议,会上李石曾提出设立全国最高学术机关。1928年6月,经过一年左右的筹备,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
中研院的首任院长是蔡元培先生。在蔡的任内,中研院陆续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所、语言历史研究所、理化实业研究所、工程研究所、气象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等十个研究所。
从1928年开始,中国的经济有了十年发展期,但随着全面抗战的揭幕,更残酷的战争开始了。战争阴云笼罩之下,饿殍满地、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大批的知识分子却造就了少有的人文景观。
岱峻的新著《民国衣冠》(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近日出版。按照岱峻自己的解释,衣冠,是文明的代名词。中研院作为当时的国家最高学术机关,集中了大批的知识分子。包括李济、傅斯年、童第周、翁文灏、赵元任、夏鼐、梁思成、林徽因、冯友兰、金岳霖等人,都富有一时乃至一生的盛名。彼时的中研院,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国家的美服桂冠。有人后来如此评价中研院的工作:“生物组接近世界最高水平,数理组与世界顶尖水平不相上下,人文组几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该书序言中,著名学者许倬云写道,“中研院创业之初,人才鼎盛、风云际会,不过数年,就成绩沛然。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学术的发展,可达何等境界?”
(《羊城晚报》8.27 舒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