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新学期马上开始了,12岁的王浩(化名)正在准备去新学校——北京的一所市级示范中学。
王浩之所以有这么好的运气,全仰仗他爸爸单位的一项名叫共建的政策。所谓共建,就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学建立“共建”关系,共建单位的子女不用通过考试,可直接入读这些学校。
今年40出头的王振安,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现在是业务处室的处长。两年前,他听说单位有4所共建学校,其中两所是区重点,另两所是市级示范校。于是从去年开始,他就正式为王浩的“小升初”做准备了。但打听一圈下来,他发现共建“也不简单”。
他的一位女同事就曾被共建学校拒之门外。这位女同事在填报了共建志愿后,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接到填报学校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她带着孩子到自己单位的会议室去考试。共建学校派来了专门的老师,发放专门印制的试卷。“当时没准备,题目也比较难,考得不太理想。”这位女同事说。最终这场考试的成绩也没有公布,不过她等来了本单位工会的电话,对方告诉她,孩子落选了。
王振安是幸运的,因为是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也是后备干部,王振安得到了一个优惠,可以同时填报两所学校,也没有参加考试。到了6月底,他接到工会的通知,他的首选学校要了王浩,让交3万块的共建费。
“他的单位还是大共建,真正权力部门的子女是不需要考试什么的,保证100%的名额,这个叫小共建。”清华园教育集团副校长闻风表示。
据他介绍,所谓的“小共建”,是指强势的政府部门以及央企里的垄断企业。这些部门的共建学校,对其子弟都是一比一的录取,每年有多少孩子都可以进去,没有什么名额限制。
而无论是大共建、小共建,这些参与共建的学校都是北京最好的中小学。自然,这些知名中小学也从共建单位处获得了不少的回报,比如可以利用收取的共建费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借助共建单位的资源搞一些活动。
那么,每年通过“共建”渠道进入重点中小学的孩子到底有多少?“北京没有统计公布过,但从我跟各个学校的接触来看,大概每年会给到总的招生名额的10%左右。”闻风表示,而且共建生的规模在逐年扩大。
在共建之风愈演愈烈之际,一些央企作为一种市场公关行为,会把自己的共建名额赠送给有合作关系的大客户高管的孩子。而共建学校自己也会造假,比如“小升初”时,某个报名的孩子成绩非常好,奥数成绩高,但不是在这个学校招生片区内。学校就可以把这个孩子写进共建名单里。
“发展到现在,共建这个筐已经非常大了,而且很具有弹性,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闻风说。
(《21世纪经济报道》8.27 马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