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知识窗

    “东亚病夫”本义

    《 文摘报 》( 2012年08月21日   05 版)

        伦敦奥运上,中国健儿摘金夺银,令国人振奋。抚今追昔,想起“东亚病夫”一词,可以反衬当今中华儿女的豪气与英姿。

        那么“东亚病夫”的说法来源于何处呢?据说,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一无所获,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纸刊载了一幅漫画:奥运五环旗下,一群身着长袍马褂,留着长辫,面色灰黄的中国人,扛着一个大鸭蛋,画题就是“东亚病夫”。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污辱性称呼,用来专指旧时代中国人的贫穷多病,身体羸弱。

        其实,第一个使用“病夫”一词的却是中国人,他就是戊戌变法时的著名思想家严复。1895年3月,他在天津《直报》发表的《原强》一文中说:“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今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助人事于超距斑越之间,以是求强,则有速其死而已矣。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耶。”作为思想家的严复,是以“病夫”比喻积贫积弱、腐败落后的旧中国。

        1896年10月17日,上海的《字西林报》发表了一篇评价甲午战争的文章,作者为英国人。梁启超将其中的一句话译为:“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战后,地球各国始悉其虚实也。”1904年,曾朴更直接以“东亚病夫”为笔名,写成了小说《孽海花》,表达了对清统治者自甘堕落且奴化民众的愤恨。无论是严复、梁启超还是曾朴,他们都不是在讨论国人的身体状况,而是直指当时国家和国民思想和精神的残缺。

        (《今晚报》8.11 刘越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