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上,两个“老外”用汉语采访和接受采访;生活中,两个“老外”用汉语谈恋爱;在哪儿都有冷不丁就开口讲汉语的“老外”。汉语在网络十大流行语种中排第二。
两个“老外”的汉语访谈
在百度输入“福原爱东北话”,可以查到14万条结果,视频就有473个。8月7日,福原爱对阵女单冠军李晓霞之后,接受英国媒体的采访的视频,在网上极其火爆。
视频里,英国记者以英语提问,而翻译却用汉语而非日语与福原爱沟通,福原爱则用流利的中国东北话作答。在奥运会的大背景里,这令网友觉得“这是见过的最奇怪的采访!”
瓷娃娃福原爱3岁就开始打兵乓球,受到过中国教练刘杨、韦晴光的指导。而来自辽宁的教练汤媛媛,更是带了她7年,把她从世界排名百名外带到前20名。所以,福原爱能讲一口流利的东北话,甚至偶尔也会用东北话爆粗口。
不同国家的“老外”用汉语来沟通的并不少。在南京当摄影师的韩国帅哥林炫锡,经人介绍认识了到中国留学的俄罗斯美女玛利亚。听说玛利亚妈妈是英国人,她精通俄语和英语,林炫锡心里很忐忑:自己英语快忘光了,韩语也用不上!
见面那天,林炫锡用“HELLO”和玛利亚打招呼,没想到玛利亚却俏皮地跟他说:“你好!”两个人就这样用汉语开始恋爱。2011年1月,他们在中国订了婚,定居重庆,成就一段“汉语为媒”的佳话。
网上有一个叫《老外说中文如此厉害,下次要小心了》的视频,主角是个帅小伙,他分别用标准的英语、广东话和普通话介绍了自己。他叫“派克”,生在伊朗,长在美国。
他用普通话讲了他的“艳遇”:一天在酒店的电梯里,上来两个漂亮的中国女孩,看到电梯里的派克,就用普通话打趣说,后面那个男孩很帅,跟他搭讪一下吧。
她们打趣时,派克没有做任何反应。但离开电梯时,却用普通话说:“谢谢你俩,你们也很漂亮!”在国外,这种“下次要小心了”的遭遇,不纯是个案。
汉语的明星效应
苏凡在《会说中文的美国人真不少》中也讲过这种“下次要小心了”的故事。
2005年,到美国开会的一帮中国人在洛杉矶的餐厅聚会,大大开涮了美国的种种不是。末了,商量合影留念。这时,邻桌的老美探过头来,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说:“要不,我来帮个忙吧。”一时间,大家都有背后说人坏话被抓现行的感觉。
2004年,德国的弧晓在《听“老外”说中文》中讲了一个发生在德国的故事:
已经六十多岁的约翰,每次见面总能给我们讲一下中国历史或典故什么的。一次跟我谈到在做北京地图的德文电子版,问我:“你知道北京有个北礼士路南礼士路的,你知道这个礼士路以前是做什么的吗?”
我想了想,“礼士”不就是礼贤下士吗?约翰笑着摇头:“礼士路啊,在元朝的时候,其实就是个驴市,卖驴子的地方!”更离谱的是有次在校园看见两个德国人竟然在用中文交谈。天啊,这里是德国啊!
如今,有“老外汉语明星”范儿的陆克文、大山和加藤嘉一,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这都是能操“倍儿棒”的汉语的“老外”。
大山被中国媒体评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国人之一”。2012年,加拿大总理哈珀宣布任命他为“加中文化大使”。这一切,都与他那口漂亮的汉语有关。
2008年4月9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就曾经在北大用诙谐自如的普通话,做了个演讲秀。他开场说完“女士们、先生们、学生们”后,突然问:“你们为什么不去上课?”马上就掌声、笑声、欢呼声四起。
他说:“我是在1976年开始学习中文的,那时的中国非常的不同。周恩来总理刚刚去世,毛泽东主席还在世。‘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我们当时使用的中文课本还充满了阶级斗争。”这位外国总理活脱脱就是一个中国教授。
2009年3月,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说,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很多都是以50%甚至是翻番的速度增长的。全世界学汉语的人已经超过了4000万。
2011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国家汉办外国本土教师来华教材培训班,就有100多位来自马来西亚、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老外”参加。
网络第二流行语种
根据互联网数据统计机构Internet World Stats发布的数据,2009年,网络十大流行语种中,第一是英语,网络用户4.78亿;第二是汉语,网络用户数3.83亿;第三是西班牙语,网络用户数1.36亿。
到了2010年,该数据显示,英语仍是互联网的“主导语言”,用户数5.37亿;汉语的用户数4.44亿,列第二;西班牙语的用户数1.53亿,列第三。美国科技资讯网站The Next Web据此预言:5年之后,汉语将取代英语成为互联网上最流行的语言。
汉语已在西方社会不可或缺,服务性的行业都设有汉语服务专员或者翻译。巨大的市场诱惑使许多国家不敢“怠慢”中国客,纷纷设立“汉语口语学习班”,帮助有关服务机构人员学汉语。
2007年1月,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招待法国官员、学者的招待会,已是“只用中文而不用翻译”的招待会。法国教育部“2010-2011汉语教学状况”显示,法国19所公立小学、535所公立中学和21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还有150所高校开办了汉语短期培训班和大学文凭班。全法有12万人在学习汉语。
国家强则语言兴
2011年,美国有4000多所中小学开设有中文课程,中小学生学汉语的人数超过16万,是6年前的8倍。加拿大有超过100万人使用汉语,而在工作场所使用汉语的起码有20多万。在英国有近10万人正在学汉语。在泰国开汉语课的学校超过1700所,超过70万人在学汉语。
关于“老外”近年来华学汉语的情况,记者电话采访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主任杜宏权先生。他非常简要地给记者作了如下概括:
“全世界讲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对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汉语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来华学习汉语的学生,呈由大学向中学甚至小学蔓延的态势。而且,讲汉语学汉语教汉语的地域越来越广泛。”
当记者问及近年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汉语的“老外”在群体和地域上出现什么变化时、杜宏权先生说:
“以单纯学汉语计:一是人数急剧增加,现在的人数是2008年的5倍;二是国别日益增多,过去来学汉语的学生,日本、朝鲜、越南和美国居多,而现在最多的是韩国、俄罗斯,泰国、蒙古以及中亚和非洲国家的学生增长非常快。”
长期致力于汉语国际推广的北师大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朱瑞平先生曾发表文章,将汉语学习标准提到“全球视野”的高度。在他看来,“汉语国际教育不单纯是语言的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
“因为从根本上说,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是文化赖以构建和传承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语言本身又是文化的积淀,是文化的映像,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两者密不可分。”
西南师大中文系教授翟时雨说,过去“老外”学汉语,主要是出于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爱好,现在学汉语大多变为谋生的需要。在许多国家,懂汉语可以更容易找到工作或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
对于语言的兴衰,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共识:国强,软实力强,则语言文化兴,反之则衰。历史,也为此作了明证。
作为拉丁语系中的西部罗曼语的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的兴起,是随着十五六世纪他们国力的崛起而传播四方的。至今,西班牙语仍占领着网络十大流行语种的第三把交椅。
英语的崛起,是因为英国工业革命曾引领了时代潮流,1588年消灭了西班牙“无敌舰队”,18世纪末打败了法国,成为世界霸主。而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语为主流语言的美国,又成为世界强国。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影响力的提高,汉语的版图正以空前未有之势扩大。汉语与英语、西班牙语鼎足之势已经形成。
(《羊城晚报》8.11 何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