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8月14日 星期二

    毛泽东的报纸情结

    《 文摘报 》( 2012年08月14日   08 版)

        毛泽东终生博览群书,对报纸更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他都十分关注各种报刊。他的读报兴趣之浓厚,到了一日不读报犹如一日不喝水的程度。

        25岁办出“全国最有分量”的报纸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踌躇满怀,立志“改造中国与社会”。他接触的第一份报纸是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合订本,并从此开始接受先进思想。除《新民丛报》外,他还是同盟会主办的《民主报》的热心读者。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几年里,他一共花了160元钱,其中有三分之一用于订阅报刊。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不仅早早就养成了爱读报刊的良好习惯,而且还是一个著名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报纸成了他从事革命斗争和政治运动的武器。他曾在新民学会学习会上说:“我所愿做的工作,一是教书,一是新闻记者。”报纸在毛泽东向坚定的革命者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启蒙、指引作用。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成立了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的新民学会。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为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报纸,他亲自任编辑和主笔。

        《湘江评论》是以评论为主的四开四版的小型报纸,它的创刊号上刊登了毛泽东撰写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在宣言中,毛泽东慷慨陈词:“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也不能阻住,任何什么人物,不能不受他的软化。”

        报纸要出版的前几天,预约的稿子常不能收齐,毛泽东只好自己动笔赶写。其间,毛泽东写出了一篇长篇政论《民众的大联合》,首次提出了“民众大联合”的主张,号召人民联合起来革命,还热情赞颂了十月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这篇文章在《湘江评论》上连载后,上海、北京、成都等一些报刊也相继转载或推荐。

        从此,《湘江评论》深受读者欢迎。创刊号寄到北京后,李大钊评价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报刊。北京的《晨报》也予以介绍,说它“内容完备”、“魄力非常充足”。它虽然只出了5期,但对湖南的革命运动却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影响到江南各省乃至全国。

        利用报纸资料寻找革命方向

        如果说,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嗜读报刊是为了增进知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那么,在紧张的战争岁月,他以更加迫切的心情如饥似渴地阅读报纸,则是直接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

        井冈山时期,由于国民党对井冈山实行封锁,不许报纸通过封锁线。为此,毛泽东多次派人到白区买报纸甚至是“抢报”。

        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决定率领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此时急需判明尾追敌人和瑞金城内敌人的动向,以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于是,毛泽东决定派宋裕和带一个连到瑞金县城弄报纸。

        由于瑞金城内守敌空虚,红军运动到瑞金城外,只派出了一个班的战士突袭瑞金城。一排枪、几颗手榴弹,打死几个敌人,炸开了城门。敌人以为红军主力来攻城了,吓得狼狈逃窜。红军战士直奔邮局,那里的人早已跑光,柜台堆满了全国各地的报纸,这正是他们所要的东西。

        毛泽东看到弄来了一批《国民日报》、《中央日报》和广东、上海的地方报纸,兴奋地说:“抢来这么多报纸,收获不小哇!”

        但是,红军主力的行踪却暴露了,敌军立即包抄过来。毛泽东根据报纸分析,印证了关于敌人的实力、动向和企图的情报。他和朱德、陈毅商量后,决定在敌人包围圈没有形成之前,马上向大柏地转移。并且利用大柏地的有利地形,攻打尾追之敌刘士毅部。战斗打了一天,在“消灭刘士毅,杀敌贺新年”的震天喊杀声中,红军打了一场大胜仗,从此扭转了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的被动局面。

        此后,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在赣南闽西开辟红色根据地,能看到各种报纸,他大为高兴。

        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在代表红四军前委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中说:“在湘赣边界时,因敌人封锁,曾两三个月看不到报纸。去年9月以来,可以到吉安、长沙买报了,然得到亦很难,到赣南闽西以来,因邮路极便,天天可以看到南京、上海、福州、厦门、漳州、南昌、赣州的报纸,到瑞金县可看到何键的机关报,长沙民国日报。真是拨云路(雾)见青天,快乐真不可名状……”

        一如既往重视报纸的宣传功能

        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毛泽东在百忙中分别会见了爱国民主人士和中外记者。其间,他与《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有过几次令人难忘的接触。《大公报》以在国民党新闻封锁下较早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消息等出色表现而赢得中共刮目相看。另外,在其记者队伍中,还活跃着一批秘密共产党员。9月20日,胡政之设宴欢迎毛泽东一行。席间,《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曾提到“共产党不要另起灶炉”问题,毛泽东当即指出:“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的灶里不许我们做饭。”宴会结束时,外勤记者张蓬舟请毛泽东为报馆职工题词,毛泽东欣然挥笔题写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

        把报刊作为了解各行业动态的窗口

        毛泽东还通过阅读报纸,来了解知识分子的动向。1957年3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召开,毛泽东接见《文汇报》主编徐铸成,赞扬道:“你们《文汇报》实在办得好,琴棋书画、花鸟虫鱼,真是应有尽有。我每天下午起身,必首先看《文汇报》,然后看《人民日报》,有空再翻翻别的报纸。”听了毛泽东的这番话,徐铸成这位在旧中国办报几十年的老报人不禁涌出热泪。

        同阅读书籍一样,毛泽东阅读报刊也常常写一些批注,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还批给别人看。例如,1959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里发表了《如何评价<文赋>》一文。作者对陆机《文赋》的价值和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进步意义作了比较充分的肯定。毛泽东将此文批给一些同志看,并说这是“一篇好文章”。    

        (《党史纵览》总第281期 孟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