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8月11日 星期六

    “好视力”背后的护眼生意

    《 文摘报 》( 2012年08月11日   01 版)

        翻看近年监管部门的公告不难发现,眼贴、滴眼液、眼部按摩仪、近视治疗仪等产品均是违法、违规的常客。 

        为奥运首金护航?

        当中国射击选手易思玲摘得伦敦奥运会首金的时候,远在国内的好视力眼贴官方网站几乎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喜讯。

        这篇发表于2012年7月28日的《中国首金背后的故事》指出:高强度的射击训练容易诱发眼睛疲劳、干涩、疼痛,好视力眼贴作为中国射击队的专用护眼产品,一直在背后默默护航。

        实际上,就在此前两天,这个在营销上不遗余力的品牌刚刚遭受重创。2012年7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郑州新视明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好视力眼贴”涉嫌“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监管部门认为,该产品广告宣传的适用范围超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含有利用患者形象和名义作证明,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等内容。

        这并非好视力眼贴第一次登上监管部门的黑名单。自2006年至今,“好视力眼贴”曾先后被云南、广西、浙江、福建等地的工商、药监等部门查处过。2012年年初,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对“好视力眼贴”实行省内禁售,至今仍未解禁。

        实际上,翻看近年监管部门的公告不难发现,眼贴、滴眼液、眼部按摩仪、近视治疗仪等产品均是违法、违规的常客。“上市已有11个年头,年销售额接近6亿元,连续多年为行业内第一品牌”的好视力眼贴被监管部门查处,也只是冰山一角。

        疗效陷争议 批文遭质疑

        直至现在,很多人对好视力眼贴的疗效都是从广告中获悉的。其中,最典型的广告当属国家射击队的代言。作为形象代言人,陈颖、杜丽、朱启南等中国射击队运动员的肖像长期印制在好视力产品的外包装和商业广告上。

        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证实,好视力和射击队的合作从2003年开始,产品发给运动员,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主要是放松眼睛,缓解眼疲劳,效果也因人而异。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教授褚仁远表示,不会给患者推荐这类眼保健品,因为没有任何医学的证据表明其有效。

        记者从江西省药监局了解到,“利用国家机关、专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正是好视力眼贴的违法原因之一。

        对此,好视力公司方面回应称,一些眼科医生的质疑是可以理解的。眼贴是.一个新兴的品类,在医疗产品目录中还没有可参考的产品。医疗器械产品批准文号的取得,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核的。

        “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质疑最多的恰是好视力眼贴的生产批文。

        王海调查发现,好视力最初获得的是不需要经由疗效认定的保健用品批号,其配方包括野菊花、丹参、冰片等中药成分。而到了2009年,好视力突然成为河南省药监局批准的二类医疗器械。王海指出,按照相关规定,二类医疗器械是不允许添加药物的。

        暴利生意

        在广告的作用下,新兴眼保健品市场暴利让业界咋舌。王海指出,好视力眼贴成本应该和湿纸巾差不多,但其售价却高达一百多元。

        眼保健品的市场有多大?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当年用于眼的健康保健费用为270亿美元。考虑到中国接近4亿近视患者、940万青光眼患者和400万因白内障致盲的患者,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绝不亚于美国。

        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眼保仪生产商却在其招商网站中毫无保留地透露了该产品巨大的利润空间。该眼保仪全国零售价1260元/台,供货价则为441元/台,每台毛利润为819元。

        据称,该产品采用的是科普营销模式,即通过组织会议宣传并销售。以某一个地区的青少年为例,如每周召开两次会议、每月共8次会议,每次来100人,即使按10%的出货比例计算,每月纯利润也能达到4万元,还不包括眼膏、眼罩、眼保灯等产品。

        记者了解到,该产品多次利用印刷品的形式宣传治愈率,违反医疗器械广告发布的禁止性规定,多次被认定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但查处似乎并不影响其发展壮大。目前,该治疗仪已经推出“2012版”。

        “处罚太轻是主要原因。”王海指出,按照广告法,罚款金额是广告费用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据王海所知,一般罚款不超过万元。

        8月7日,一则发布在某门户网站首页的广告在眼科大夫的微博上被愤怒地转发着。这种自称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视力训练恢复仪号称能“12周摘掉眼镜恢复视力”。

        “实在太可恨了。”云南昆明一眼科门诊医生尹旭说,自己一个9岁的病人近视600度,佩戴专业眼镜后,控制效果很好。没想到家长自做主张,换上此种视力恢复训练仪半年,近视增加了150度。

        (《南方周末》8.11 蒋听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