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大近日发布了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风向标”、“商业文明的先行者”的温州,60.43%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更令人担忧的是,小型企业2011年以来面临的困难正向大中型企业传导,在温州39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12年已停产140家。
大约从10年前开始,原本勤恳踏实、专注于制造业的温州人,开始把兴趣转向炒房和资源投资领域。近几年他们更是转向资本运作,股票、古董、黄金、担保公司,最后是高利贷。
当然,一个经济体的进展会经历“退二进三”(从第二产业出来,进入到第三产业)的过程,我们也并不认为涉足资本运作等金融业就必然背负道德原罪。但温州的问题就在于,它并不是在工业化发展充分之后自然过渡到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温州的工业化才刚刚起步便“未熟先衰”。
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必须长期依赖工业化,中国的工业化也还远未成熟,制造业还处在简单粗放的发展阶段。中国工业只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点滴的创新积累,最终实现从附加值低的产品制造、服务向产业链高端的升级。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商人的集体选择,显然要从宏观政策上寻找原因。此次浙江省人大的调研显示,尽管国际市场萎缩,但劳动力成本、税负、融资难等国内因素才是压垮制造业的更重要原因。这些年垄断行业在基础资源领域的垄断、房地产价格高企所带来的经济运行成本的提升,以及高税负的负担,是中国实现二次工业化必须扫除的宏观政策障碍。
(《南方周末》8.2 李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