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云集着全球大公司的奥运赞助商名单,会发现伦敦奥运前三大类25家赞助商中,只有来自台湾的电脑硬件生产商宏碁一家中国企业。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包括泰山体育、熊猫烟花等在北京奥运颇为风光的企业,都曾尝试过在伦敦奥运多达8万份的商业合同中分一杯羹,有些中国公司提出的条件颇为诱人,不但设备可以免费,而且还负责这些设备的运输、跟踪和维护,但都没能打动伦敦奥组委。
按照伦敦奥组委的要求,如果想拿到伦敦奥运会的商业合同或成为赞助商,外国公司必须在英国设有分公司。国内企业对这样的设定很难理解。而在这背后,伦敦却有着自己的商业逻辑。明面上这是出于便于沟通的考虑,但其实伦敦考虑的是,只要把公司开在这里,那么就会长期对伦敦的税收和就业做出贡献,因此,在这方面要求就很严格。
其实,不仅是商业准入,作为全球最成熟的市场,英国早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商业规则,包括税收、会计、人力等多重要求。在这里召开的奥运会自然要遵循这套规则。对此并不了解的中国企业难免处处碰壁。
对个中窘境,中国驻英大使馆商务处郭中深有理解。他说:“很多企业没有认真研究伦敦奥运的发标情况,而是指望走捷径,比如靠政府代表团来访时推荐一下。其实,这么做在这里是没用的,因为即使是伦敦市长,在商业方面他也没多大的发言权。”
(《瞭望东方周刊》2012年第29期 王亚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