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正珍在“2012年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的演讲博得听众的强烈反响。下面是她演讲的摘录:
运动风险的防范
运动风险包括体温升高的急性疾病(如发烧);各种内脏疾病的急性阶段;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不是完全不能动,而是运动时间短,强度低,避免碰撞);血压、血糖、心脏功能、呼吸系统疾病、末梢动脉疾病等。
比如收缩压在180mmHg以上的,要先用药物降压后再运动,空腹血糖16.7以上也是运动的禁忌,要先控制血糖。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空腹血糖、体重、心电图不正常、吸烟、不运动等等,危险因素越多,运动风险越大,反之越小。但只有一个危险因素——家族史,这是无法控制、选择的,其他的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所以运动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做的,有些特殊情况是运动的禁忌。
明确运动风险 控制运动量
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人,风险最大,需要在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指导下运动。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的人,有较大风险,从事中低等强度运动,或已经习惯了的运动,在运动专业人员指导下运动,每次连续运动时间应控制在10至30分钟。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有风险,从中低强度开始运动,循序渐进,加强自我监督。
知道自己的机能状态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机能状态,可以加强运动中的一些自我监督。比如做运动的时候有没有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这是防止运动风险的重要措施。控制运动强度,特别是一起运动的时候,不要叫真。我就听一些老年人说他们爬香山,一口气上去没问题,旁边就有老年人说自己可以一口气上去,下来再上去。对于原本不运动的男性,突然运动又怕别人说他弱,逞强好胜,这样的男性要注意风险。运动中有异常情况出现要及时停止运动。
气温高湿度大运动强度要下调
夏天锻炼要注意,气温越高,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高。气温大于24℃后,每升高1℃,心率增加1次/分钟,如伴有湿度增加,心率则增加2至4次,所以运动强度要下调。气温高于27℃,或湿度超过75%的时候,选择比较凉快的时间段和易散热的服装进行健身。
(《北京晚报》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