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暴雨重灾区之一的房山周口店镇黄山店村,“7·21”暴雨当天,由于预警及时、疏散有序,全村1500多人无一伤亡。奥妙在于,这个村子每年都会进行防汛演练,就在暴雨来袭前一个月刚刚举行过一次。
尽管雨来得突然,但从村干部到村民都早有准备,前者知道怎样传达、组织、检查遗漏和安置,后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撤,该怎么撤、往哪里撤,可想而知,倘事先没有这样的训练和安排,大难临头时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存的希望和机会,总是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应变所需要的冷静头脑、缜密思考和临机处置的判断力、魄力,都绝不是天生的,平时反复的演练,是提升上述必备能力的关键。
事实上,许多灾害中的生命损失,都可归咎于错误的应急选择,以及在撤离、疏散时不讲秩序导致混乱等。公众养成良好的“处突”习惯,也有利于救援行动更快更有效率的进行。
在防汛、防灾“硬件”提升需假以时日的情况下,定期组织、参加防灾演练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不足,即便日后“硬件”完善,这样的演练也能让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掌握更多逃生、自救知识。
(《新京报》7.27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