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疗骨干,周乐今和李易在分别“下海”之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2010年,云南省心血管专家周乐今,被民营的昆明同仁医院以80万年薪重金延聘,从其供职27年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毅然辞去公职。早于他一年,该省另一位心内科专家李易,带领20名骨干集体投奔民营圣约翰医院,成为全国公立医院最大规模的人才集体跳槽事件。
但体制之外,并非“美丽新世界”。周乐今三年合同期未满,即于今年年初遭院方毁约解聘,身陷与民营医院的诉讼之中。而李易在出来一个月之后就后悔了,宣称自己后半生的目标,就是要把自己的整个团队重新带回公职体系。
合作之初,周乐今确实体会到了民营体制的好处。投资方对医疗专业不懂,相对来说更重视专家。到昆明同仁之后一年零三个月,一个全新的心血管内科就基本成型,这种效率是公立医院难以想象的。
但他也渐渐感受到了与医院管理层的摩擦。医院希望快速回笼资金的想法日益显露,财务总监甚至直接要求他多做介入手术。这和周乐今认可的慢病管理理念背道而驰。
2012年,周乐今突然被院方解聘。院方的理由是,业务发展滞后,所在科室累计亏损70多万元。
回想起来,周乐今承认自己当初还是想得单纯,与投资方“理念永远会有冲突”,他给记者打比方说,这就好比小煤老板和大家闺秀,很难谈到一块儿去。
事实上,周乐今也没有低估体制的价值,他坦言:如果没有在体制内熬到功成名就,哪怕没有当过科主任,都不会跳出来。他告诉记者,接受昆明同仁医院80万元年薪的合同而决定跳槽时,“我考虑过,这个水准能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赋闲近半年,不断地有资方找到周乐今,他都谢绝了。他觉得自己无法破解民营医院的普遍困境:资本急功近利,管理人才匮乏。
李易已通过实际行动,投了民营医院的否决票:他的第一执业地点已经变更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并重获博导资格。江苏省一位也曾出走又回归的公立医院科主任,对李易团队的行为表示理解:“待在民营医院技术水平会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
这似乎与新医改文本所描绘的多元办医格局形成了对比,显然,多元办医格局尚有待通过正确的改革路径实现。
(《21世纪经济报道》7.24 李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