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奥运会起源于希腊,但鲜为人知的是,现代奥运会的模式和成功与英格兰一个小镇——大温洛镇息息相关。而且,如果没有英国的努力,现代奥运会可能根本不会存在。
现代奥运会的雏形在英国
1994年,萨马兰奇来到英国“大温洛”镇。在圣三一教堂的墓地,萨马兰奇为那里的一个坟墓献上了花圈,然后宣布,躺在他脚边的坟墓主人“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创始人”。
这位逝者是威廉·彭尼·布鲁克斯医生:皇家外科学院的校委、当地政府官员、国家奥林匹克协会创始人——而且,他创建这个协会的时间是1865年,远早于国际奥委会的成立。
最初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公元393年被罗马皇帝所取缔,不过,虽然有禁令,欧洲人依然在举行运动会。直到1612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雏形才在英格兰首次展露真容。这是一个运动节,包括击剑、跳跃、摔跤等项目。这个运动节的名字就叫“科茨沃尔德丘陵奥林匹克运动会”。
此后,其他苏格兰城镇开始小规模地模仿科茨沃尔德丘陵奥林匹克运动会。这种风气在瑞典、希腊等地也流传开来。但是,在1870年的运动会上,屠夫和劳工在一些赛事中胜出,让雅典上层社会十分不快,于是禁止普通民众参加。
不过,在大温洛镇就不同了,奥林匹克精神年复一年,直至今日。特别有历史意义的是,大温洛镇运动会把板球和足球包括在内。在过去,是明令禁止球类运动的——统治者担心自耕农们成天带着球到处瞎玩,就不可能认真负责地练习箭术,以便随时为王室战斗。
现代奥运会从伦敦开始
一直追求奥运梦的顾拜旦于1890年来到大温洛镇,与彭尼·布鲁克斯共进晚餐。在这里,顾拜旦不必再苦口婆心地劝他人信仰奥林匹克精神,而是个垂耳聆训的新手。要知道,早在10年前,彭尼·布鲁克斯就首次提出建议,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应该得到恢复,而且应该在雅典举行。
1895年,顾拜旦说服希腊人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且很受欢迎。希腊人要求把雅典设为奥运会永久举行之地,但是顾拜旦准确地预见到,要想让奥运会在世界上立足,必须让它成为一个路演节目。但是天不从人愿,接下来的两届奥运会坎坷不断。第二届奥运会项目包括消防员喷火大赛、气球大赛,第三届奥运会的宣传亮点是泥浆摔跤和攀爬一根涂了油的柱子。
1906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意大利人就以此为借口,要求免除举办第四届奥运会的重任。1906年11月19日,伦敦接受了这一挑战,决定主办第四届奥运会。德斯博罗勋爵自愿接过了筹办一筹莫展的奥运会的工作。他最大的成就是建成了有着68000个座位,可以进行田径、自行车、游泳、体操和其他比赛的奥运会体育馆。
1908年7月13日,来自22个国家的2000多名运动员组成方队,走进体育馆。直到现在,现代奥运会才真正开始。
1940年的伦敦奥运会
二战之后,在连续两届奥运会成为空白之后,日本政府不情愿地放弃了1940年的奥运会的主办权——因为它正忙于在中国的战争。伦敦再次成为理想的选择。
当时的伦敦是和平的,但经济情况仅比战时好一点,所有食物都是定量配给的。来参加奥运会的外国运动员被安排到兵营或大学宿舍里居住,英国运动员住在自己家,或者到朋友家借宿。女选手被迫自己做服装,男选手比较幸运,领到两条三角裤——这在1930年代是奢侈品。这届运动会号称节俭运动会。
幸运的国家自己带来了食品。比如美国队,每48小时就空运过来一批面粉,他们还用船运来5000块上等牛排和其他伦敦人难得一见的奢侈食物。
刚开始,人们对于这届奥运会似乎不大关心,政府没钱装饰市容,门票销售情况不佳,报纸的体育版继续关注着赛马和赛狗。外国人对此很惊讶,《纽约时报》写道:“英国公众对于奥运会的兴趣很淡薄,这是因为典型的英国人对于事先张扬及美国式大肆宣传的厌恶。”
但是不久后,事情突然柳暗花明:开幕那天有8.3万名观众挤进了体育场。此后,几乎每一天,哪怕大雨如注,体育场也是满满的。纳粹德国1936年创下的观众出席纪录被打破了。
2012年夏天,奥运会的比赛将在7月8日开始——当然,我们说的是大温洛奥运会。人们不能因为有一场更大型的奥运会在同一个月晚些时候召开,就取消或者忘记这个更古老的奥运会。此外,伦敦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名字就叫温洛。这是个吓人的仅有一只眼睛的怪物,但筹办者能想到温洛,就很有意义了。
(《南方都市报》7.8 John R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