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7月19日 星期四

    矿用救生舱应强制推广吗

    《 文摘报 》( 2012年07月19日   01 版)

        湖南省耒阳市三都镇茄莉冲新井煤矿发生透水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煤矿安全的关注。

        提起矿难中的“奇迹”,不少人还记得2010年8月的智利铜矿矿难中的救生舱。此后,国家安监总局负责人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救生舱为代表的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而在智利矿难之前的7月27日,国务院也曾下发通知,明确要求2013年前,所有煤矿都要安装避险设施。

        于是2010年年底至2011年年初,不断有企业和矿井宣称攻克了救生舱研发难题,从河南到山西再到山东,涌现了多个“中国首台”救生舱。进入救生舱研发生产的企业背景各异,有生产仪器仪表的,有生产矿业用具的,还有些原来从事房地产开发、民营医院、甚至文化产业的也投身进来。救生舱的售卖方法也不一样。有些厂家按型号和坚固程度来定价;有些厂家按照救生舱可承载的人数来售价,“能装6个人的120万元,每多一个人,多20万元”。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花样繁多的救生舱的背后,却是“中国的救生舱生产还没有国家、行业标准”的现实。比如,按要求救生舱要能够跟着矿工向前掘进的速度移动。北京一家企业生产的可移动救生舱,采用分体移动方式:每一次移动,都要把整体救生舱拆成若干截,再分别运输到矿工附近,重新组装。“每分开一次,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都很巨大,其实不太实际。”该企业负责人坦言。对此,一位技术人员表示,目前救生舱的实验,其实都是生产厂家根据国家不同部门一些笼统的规定,“自由发挥”的。

        河南一家国有大矿的矿工告诉记者,在智利矿难中井下救生舱的确大显身手,但此后发生在美国的两起矿难中,井下救生舱都没有发挥作用。笨重庞大的舱体,甚至还可能挡住井下的通风和逃生通道。

        长期从事救生舱科研的金龙哲还发现,即使购买了井下救生舱设备的矿井,也更多地将其作为摆设。“矿工们根本不明白怎么用。”

        如今,距离安监总局提出的建成完善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期限仅剩不到一年的时间。记者获悉,在保障安全的“六大系统”建设中,唯独避险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

        (《中国青年报》7.12 丰家卫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