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

    愧对武训

    《 文摘报 》( 2012年07月17日   06 版)

        社会上眼下关心教育、热心办学的人正在多起来,这自然是件好事。但据媒体报道:河南省某县在对社会力量办学情况做检查时,发现有个办学点上,一名原来的杀猪者正在给孩子们讲课。询问后才知道,该屠户是因为近来体力不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营生干不了了,这才改行“办学”,而该校的“教师”便是这屠户夫妇俩。

        说这番话,倒不是对屠夫这职业有什么不敬之意,杀猪的当然也可以当“校长”。问题并不在这里,而是这些所谓“校长”和“教员”,其办学的动机实在有点儿不那么纯粹。他们既不具备办学的资质,而招徕学生的目的,又只是为了从学生身上赚钱,把办学等同于操刀割肉的生意。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勉强可算“古人”的古人,那便是清朝末年的武训。他的身份似乎比屠户更加不如,简直是一个乞丐。然而偏偏要位卑言高,提出了“修个义学为贫寒”的口号,四处张罗,“行乞兴学”。他以乞讨所得,不但办起了几所义塾,成了“校长”,而且还资助山东馆陶、临清等地的书塾,成了今之所谓“校董”。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评价的,武训身上值得肯定的一点,只在于他那种为贫寒人家子弟募款兴学的执著精神。他兴办的学校,从不以赢利为目的。据说他经常往返于学塾间,遇上师之勤于事者则叩谢之,遇师之不勤或生徒顽梗不受教者则跪泣劝之,弄得师生们“咸相劝勉”,再也不好意思偷懒。这与时下我们某些专把眼光盯住学生腰包的办学者,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眼下那些满脑子“投入产出”算计的新派“教育家”,面对一百多年前的这位“乞丐校长”,清夜扪心,岂不有愧?

        (《学习时报》7.4 刘金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