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

    文化视点

    被冷落的短篇小说创作

    《 文摘报 》( 2012年07月17日   05 版)

        6月初,正值已故著名短篇小说作家林斤澜诞辰纪念日,以其命名的“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正式创办。最近十几年来,短篇小说越来越边缘化,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个文学奖项专门奖掖短篇小说。

        靠短篇小说扬名已成往事

        眼下国内众多著名作家,绝大多数是以短篇小说步入文坛。王蒙、刘心武、王安忆、刘震云、余华、刘庆邦、莫言等人,最初都是靠写短篇小说闯出一片天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余华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十七岁出门远行》,前辈作家王蒙为之叫好,文坛同行也一下子知道了余华这个新人。当时,余华还在浙江海盐当牙医,因为这么一个短篇,被调到文化馆工作。

        1988年,刘庆邦在《北京文学》上发表短篇《走窑汉》,远在上海的作家王安忆读到了,马上推荐给批评家程德培,后者随即写了一篇评论发在报纸上力荐。其时,《北京文学》主编林斤澜不仅把刘庆邦引荐给老作家汪曾祺认识,还鼓励他,以后写多少短篇就发表多少短篇。

        短篇创作投入多 稿费少

        短篇小说篇幅虽短,想写好却不容易。刘庆邦介绍,自己写一个短篇,要十来天时间。为了写好煤矿题材的短篇小说,刘庆邦每年都要去基层煤矿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素材。

        70后作家徐则臣也坚持创作短篇小说很多年。他说,写短篇非常耗费精力。“我写一个短篇,可能写的时候花费时间不长,但经常是一个故事在脑子里转了好几年,不断完善,几年后才写出来。”

        虽然写短篇付出很多,但与作家收获却严重不成正比,稿费低得可怜。“一个短篇也就几百到一千多元,我现在一年一般也就写七八个短篇,稿费都能算出来。”刘庆邦感叹,作家光靠稿费没办法谋生。

        短篇不如长篇有利可图

        短篇小说在文学期刊上所处的位置也十分尴尬。过去,短篇小说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数量多,还经常位居头条的醒目位置。现在这种情况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期刊都主打中长篇,因为发表中长篇容易被转载,读者也爱看中长篇。

        跟短篇小说相比,写中长篇,稿费要高得多,特别是长篇,已经形成了一条利益链条。“出版一个短篇小说集,要积累好几年,字数可能和一个长篇小说差不多,但一个长篇的稿费要比一个短篇小说集高出四五倍。”刘庆邦说。

        “现在写长篇不仅出书很容易,还可以参与各种文学评奖,还有机会改编成影视剧,有各种潜在的利益。”刘庆邦举例,他每年都要参加很多作品研讨会,大多是研讨长篇小说,有关短篇小说的研讨,这些年来闻所未闻。

        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稳定在每年3000部左右,可谓形势一片大好。奖励长篇小说的茅盾文学奖也把奖金提升到了50万元,更令短篇小说奖望尘莫及。

        (《北京日报》7.12 周南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