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峪,古名浮图峪,亦称浮图寨,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佳县城南20公里被黄河冲积的滩地上,与山西省临县隔河相望。该村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现居人口近千人。木头峪村背依大山,唇吞黄河,古为秦晋贸易往来的水旱码头。
明清至民国年间,木头峪村繁荣鼎盛,随着水运的式微,木头峪村最终衰落,但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27院;古献殿、文昌阁和观音庙各一座;各类门匾和其它牌匾50余幅,依然能使人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
木头峪古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呈“井”字形,两条村街南北分布,东西皆有小巷和拱门洞相连,前后左右排列整齐,错落有致;起脊大门,砖木精雕;四合院落,方正对称;明柱抱厦,恢弘大气。无论结构、材料、空间、格调都别具特色。
木头峪是一块神奇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先后涌现出许多各界精英。清代,木头峪出了4进士、2举人、1拨贡、6知县、9训导及53贡生和秀才;新中国成立后,木头峪村出了省军级干部4人,地师级干部13人,大学教授8人。
木头峪是现代政治军事活动要地。土地革命时,木头峪村发动了两次震惊陕北的武装暴动,后来革命斗争由暗转明,刘子仪等人在木头峪组建了陕北工农红军第四支队和第六支队。抗战暴发后,八路军120师修械厂、留守处等机关都迁到木头峪。120师司令员贺龙曾来木头峪视察工作,从木头峪东渡黄河参加晋西北会议。
目前,木头峪开设了独具古民居特色的“农家乐”:在这里吃农家饭,睡农家炕;漂黄河、游枣乡;体验陕北农村的生活。
(《人民日报·海外版》7.6 刘亚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