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代表高端和国际范儿的观点一度流行。在北京的外国人经常会接到免费甚至有偿参加各种活动的邀请。北京甚至还出现了以“出租老外”谋利的公司。
“出租老外”这类“傍老外”现象里,肯定有国人动辄“走向世界”的虚荣心作怪。但如今国内经济已得到长足发展,单凭一张平淡无奇的“洋脸”便可兜售出如此诱人的商业价值,这显然不是一句文化不自信便可解释得了的。
近年来,被央视“3·15晚会”曝光死的几家地板企业,其中不乏挂“洋”头卖狗肉者。而随着三鹿奶粉的轰然倒塌,迅速涌入国内的“洋奶粉”中,其实仍不乏国内奶企。由此来看,那些被租赁的洋面孔,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肤色,更像一种公信力的代名词。这背后,恰恰是国内某些行业公信力匮乏的真实写照。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自信心的树立是一个漫长过程,无论哪行哪业,打造公信力的征程同样极其漫长,甚至艰难而又曲折。这个过程没什么捷径可循。
(《中国青年报》7.5 几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