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7月11日,孙中山从日本抵达新加坡,8月转往马来亚的庇能(即槟城),决心要以此为中心,筹备一场破釜沉舟之战。
11月,孙中山在庇能的寓所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黄兴、赵声、胡汉民、孙眉、马来亚商人邓泽如等人。会上,孙中山提出,要搞一次新的大行动,在华南“卷土重来”。这次行动即“广州黄花岗起义”。
汲取了以往起义准备仓促、资金不足的教训,会议为此次行动定下筹款目标:新加坡、马来亚等英属殖民地,5万;印度尼西亚等荷属殖民地,5万;越南等法属殖民地,3万。孙中山说:为这场破釜沉舟之战,“款项多一分,则筹备足一分!”
此时,革命刚遭受了一连串失败,党内财政又陷拮据,光是安顿撤下来的革命流亡者就已经让财政“力穷”。据邓泽如后来回忆,会上同志们对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众有忧色”。根据学者颜清湟的研究,南洋华侨中最支持革命的,是其中下层阶级,但他们财力有限。而富有华商们对革命多持冷漠态度。
当年孙中山看中邓泽如与富商陆佑的特殊关系,曾让邓泽如劝他捐出10万元,回报是革命成功后云南矿业10年的开采特权,但即使这样,也未劝动陆佑。
胡汉民在新加坡劝捐时,召开筹款会议,有人却避而不见。他们曾去一户富商家里做工作,整整两个小时的劝说后,只得到20元。
近一个月时间过去,募到的钱款总数不过12000元,离5万元的任务相差甚远。刚从缅甸募款回来的黄兴,对这个结果非常失望,他对邓泽如等人说:我不打算回香港了,干脆继汪精卫之后,再做一次牺牲生命之举,以暗杀来醒国人!言毕当场泪下。
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1911年1月1日,邓泽如、黄兴等人抵达马来亚芙蓉,这是邓泽如个人影响力极大的地方。他们召开了同盟会芙蓉分会会议,黄兴在会上发表了动人演说,表示愿意牺牲个人生命发动下一次革命起义。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当地革命领袖之一的谭德栋,最早表示要捐500元,听了这番话后当即表示,愿倾其所有,捐出5000元。在场的众多侨胞也纷纷慷慨解囊,还有人自愿卖掉铁路或锡矿的股票,以充革命军饷。这样,在1911年的第一个星期内,筹款金额已经达到预定的目标。
马来亚的筹款成功,对于东南亚其他地区和北美的筹款是极大的鼓舞。最终,各地总共筹到18万元巨款。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在广州打响。
(《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22期 黄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