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前的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以及他的尼泊尔向导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成为首个征服世界最高峰的人。
此后的几十年间,数以万计的登山爱好者为了能够征服珠峰而无数次地尝试攀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攀登珠峰已变得不那么纯粹。渐渐成为了一项奢侈的游戏。
“绑了我、自己却躺在帐篷里的西藏圣山探险公司学员吸着氧气,而我在大风中在7800米海拔,求救助”。5月22日,网名为“天汉琴庐”的网友发出了一条求助微博,声称自己被“绑架”于珠峰不到8000米处。“天汉琴庐”本名王天汉,曾在2002年登顶珠峰。
此后,圣山探险公司回应了“天汉琴庐”的求助微博:“王天汉山友未经许可攀登至珠峰海拔7790米二号营地(攀登7000米以上的山峰必须要有国家体育总局的批复许可)属于偷登行为。”
28万元的“门票”
在山友们看来,王天汉事件是由商业登山引起的。
山友北黑认为,按照国内登山管理办法,攀登西藏自治区5000米以上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3500米以上独立山峰的登山活动,需要由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发起;队员两人以上,并参加过省级以上登山协会组织的登山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培训及体能训练。“个人是不能去爬珠峰的。同时,想登珠峰要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经历。而去登8000米的山,通过向导公司也要花十几万元到二十万元。”
一位曾经登顶珠峰的山友冯立(化名)表示,商业登山队现在的费用是每人28万元。西藏圣山登山探险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证实,28万元包括高山向导、吃住、训练、注册、装备等费用。
“珠峰与其他山峰不同,珠峰可攀登的时间很短,线路上非常拥挤,接待能力有限,用钱作为杠杆,也无可厚非。”北黑认为,珠峰本身就有很多商业设施和永久的设施,登山学校和向导公司曾经自费打通了大本营到顶峰的线路,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建了很多梯子。如果用了梯子而不负担一定的费用,也是不合理的。“所以珠峰是一座非常商业化的山峰。”
有钱人的游戏
老张曾混在一支商业登山队里攀登过珠峰,他认为登珠峰现在对专业要求并不高,前提是登山人能比较适应高海拔,更多的是体力问题。在登山队中,他曾遇到一位公司老板,不到50岁,但患有糖尿病,“按说有糖尿病的人严禁登山,但商业登山队的向导很专业,登山的路线都铺设好了梯子等设施,现在登珠峰要比以前容易很多。”
“能付费登山的很多都是老总。还有一些山友会插在商业队中,由老板出钱,在路上帮助他登顶。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帮助,把这些老总们单独放到山里,他们几乎不能生存。”
一次,冯立在登山时发现,某老板为了登顶珠峰,请十几个向导帮助他登山。“我了解到最高的代价是,某人为了登珠峰,付出了一百多万元,光给奖金就给了十多万元。”
冯立回忆说,他登顶珠峰时,是在7790米的营地开始使用氧气,“现在在6800米左右就开始用氧气了。”使用氧气时间的早晚,对于能否登顶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较低海拔使用氧气,可以让登山者始终保持在与低海拔中氧气和压力相差无多的状态,这样便更容易获得成功。
交了28万元“门票费”后,如果想要多吸氧气,还需另外付费。氧气大约几千元一瓶,高度升高到8000米后,氧气每瓶一万元,登珠峰者大约需要四五瓶氧气。“这些钱对于那些有钱的老板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关心的不是登山的意义是什么,而更关心能否登顶。向导公司考虑的是,怎么样让他们能够成功顺利地登顶。”公司告诉登山的老板,提前用氧会提升成功率,他们一听到能成功,自然愿意花钱去买氧气瓶。
据5月29日登山者Ueli Steck的报告,珠峰登顶人数接近6000人次,无氧登顶约142人次。
“这已经违背了登山的本意。”老张说,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能满足登山人的虚荣心,但登山不能仅仅是大款才玩得起的游戏。
绕不开的向导公司
登珠峰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尼泊尔攀登被称为南坡,从中国方向攀登被称为北坡。登山者只要从北坡登珠峰,就基本上绕不开圣山公司。
国内登山管理办法中规定,攀登高山需配备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登山教练员或高山向导,1名登山教练或高山向导最多带领4名队员。
冯立说,个人如果想自行组团,要向西藏登协提出申请并注册,注册费用是5000美金。“不管是几个人,注册费用都是5000美金。不通过圣山公司,就要自己申请,门槛就要变高,要有8000米的登山经历,还要交5000美元的注册费。如果找了圣山公司,很多门槛就变低,可以包括一切手续的办理。我了解到一些人即使没登过8000米的山,公司也会想办法将申请办下来。”
“很多规定就好像把登山者推向了向导公司,而向导公司却又是仅此一家。”北黑说,现在的珠峰只接待团队游,登山者必须找到一个公司帮自己报团,这个规定将登山者无形之中推向了向导公司。商业登山队如果不请圣山公司的向导,也要请持有证件的向导,但是持有证件的人又几乎都在登山学校,还是绕不开他们。
个人申请注册要注明相应的条件以及配备的物资和装备,清单必须清晰明了。冯立说,申请过程完成后会拿到登山许可证。如果是通过圣山公司申请,其中有一部分如注册费要分给当地登协,其他费用就是圣山公司的收入。
离不开商业的攀登
“珠峰的商业化太严重了,现在一些高山向导关注的是小费给了多少,他们之间会将不同的团队客人所付给的小费来比较。”几年前,冯立攀登珠峰,遇到国内外的团队,大家都会打招呼,互相拥抱。“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因为,登山向导不允许团队之间接触,他们可能会在聊天中了解到商业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登山费用以及消费的数目等。现在大家都比较冷漠,互相几乎没有交流,就是你登你的,我登我的。”
“登山有多种理念,我比较崇尚自由式登山,就是不以时间,不以路线为约束,不以登顶为目的。在大自然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王天汉说,自己只申请了一个6500米的登山许可证,而登顶的许可证要5000美元。“如果我从开始就申请一个登顶的登山许可证,那么如果我的身体条件不适合登顶,我的费用就白花了。可以在到达某个位置后交相对应的费用,但是不能事先就将费用全部交上。这看上去是有些强制性要求。有些人的身体不适合到顶,但为了登顶而登顶,就会出现危险。”
北黑认为,珠峰是世界最高峰,登山者趋之若鹜,但南北两条传统线路容量有限。另外,不合格的登山者造成的线路阻塞和救援,不仅导致所有人无法攀登,也让大家都面临生命危险。因此,攀登珠峰应该设必要的门槛。“但是国内登山管理办法误区非常多,这个办法初衷是不针对自组队的,必须要依托法人机构申请。其次,管理办法只针对中国人,而外国人登珠峰则不在限制范围之内。”
如今,几乎没有国内登山者把珠峰列入自主计划,因为没有人能不用向导公司铺设的梯子到顶,但高昂的费用又让许多山友无法承受。
(《北京晚报》5.30、6.1 赵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