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6月09日 星期六

    “渣打牌”理财为何赔得那么狠

    《 文摘报 》( 2012年06月09日   03 版)

        纠纷频出

        近期有媒体报道了《宋文洲:渣打银行侵占了我450万元余值》。记者调查发现,有类似宋文洲遭遇的不止一人。

        “2007年6月29日至7月6日发售的××产品,产品设计精良、结构完善,潜在最高年收益可高达48%(以美元计),涨跌不惧,都有措施。”2007年6月的一天,高女士收到了一条渣打银行发来的产品推介短信。“之前和外资银行没有任何接触,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我的联系方式,只是听说外资银行口碑好、服务佳、管理先进,多是百年老店。”“当时理财经理给了我一大堆产品说明书,很多表格我也不太能看懂。他跟我说这些都是形式,连风险测试都是理财经理‘手把手’教的,也是他帮我填的。”

        高女士总共购买了80万元的产品。“前期运转得还不错,但是不久金融危机来袭,本来中间有一次可以赎回的机会,结果被告知没有赎成,个中缘由并不清楚。这中间,理财经理多次跟我说不用担心,到期可以继续展期,还能弥补回来,银行会想办法,不会让客户赔着出去的”。

        正是如此“暖人心”的话,让高女士购买的80万元产品亏损到只剩33万元。

        不稳定的团队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位渣打“苦主”反映,银行理财顾问更换频繁。一位江苏的“苦主”称,在他购买的渣打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期间,就更换了五任客户经理。另一位投资者李女士也表示,她在2007年购买了渣打银行一款理财产品,2008年10月该产品净值一度跌至3毛钱,跌幅超过60%。直到产品大幅亏损,李女士才发现一直未与她联系的理财经理早已离职。

        业内人士表示,渣打银行不仅基层的理财经理流动性大,个人零售业务总裁更是屡屡换帅。而且渣打银行在进军中国市场之时,以高薪大肆从中资银行“挖墙脚”的做法也使得员工的忠诚度降低。宋文洲表示,他之所以购买了渣打银行1亿元人民币的理财产品,主要是因为他之前在中国银行的客户经理跳槽到渣打银行。

        曾在渣打银行工作过的李倩(化名)表示,该行员工归属感做得不够好,感觉不到自己的位置和前途,当时跟自己一同入职的三位同事已经相继离职,进入别的金融机构。

        不健全的机制

        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渣打客户都提及,在他们的产品期限已到想要赎回之时,受到客户经理各种理由的劝说和阻止,或极力推荐客户更换新的理财产品。

        据介绍,渣打银行目前对销售人员的考核是采取打分制,每月必须完成一定的存款,一定的产品销售,以及一定的新增客户等指标。渣打银行对客户经理的业绩计算是以“日均存款余额”来计算的,而理财产品的余额也会算在存款余额内,也就是说,一个客户100万元从1日放到30日,那么日均存款余额就是100万元,如果客户从1日只放到15日,那么该客户经理的业绩就只能算50万元,因此客户经理一定会尽力不让客户赎回。

        相对于内资银行来说,外资银行的风控意识可以说是相当薄弱。渣打银行专管风控的人员一个分行通常就只有一个,发现什么问题一般还不是直接找当事人面谈,而是发邮件通知。

        (《北京商报》5.15 闫瑾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