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共有十四个子女,除了早夭的五位外,其余九个全部成才,且每一个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一流专家。
长女梁思顺(1893~1966),自幼聪慧,课暇曾编有《艺蘅馆词选》,1908年出版,后多次再版,颇受好评。
二子梁思成(1901~1972),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妻为一代才女林徽因。
三子梁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四子梁思忠(1907~1932),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回国后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1932年因病去世。
三女梁思庄(1908~1986),著名图书馆学家,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五子梁思达(1912~2001)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曾参与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
五女梁思懿(1914~1988),即任公信中的司马懿,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历史系,曾任中国红十字对外联络部主任。
六女梁思宁(1916~2006),任公常称其为六六,早年投奔新四军,是陈毅手下的“特殊的兵”。
八子梁思礼(1924~ ),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古人言:苟不教,父之过。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任公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
保留至今的400余封家书中,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这些信有的寥寥十几字,仅为报平安或交代家事,有的则长达几千字,或纵论时事,或与子女谈心聊天。
在孩子们的学问上,任公既是严格的导师,又是慈爱的父亲。有一段时间,思成对自己所学甚感困惑,怀疑美国的死板仿古教学方法会使自己变成纯粹的画匠,任公知道后,写信劝慰道:“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副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功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问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喜欢极了。”
作为父亲,任公虽然希望孩子们个个成才,却又不希望看到孩子们因忙于学习而至身体有损,在给长女思顺的信里,任公一再告诫女儿:“功课迫则不妨减少,多停数日亦无伤。要之,吾儿万不可病,汝再病则吾之焦灼不可状矣。”只有真正疼爱孩子的父亲,才会在孩子的健康与学习之间,毫不迟疑地选择前者。
信里的任公,又是一位幽默的顽童:“老白鼻子(指小儿子思礼,“老白鼻”者,老“Baby”也)天天说要到美国去,你们谁领他,我便贴四分邮票寄去。”
梁思礼曾说:“父亲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