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5月19日 星期六

    别给自己贴上“初老症”标签

    《 文摘报 》( 2012年05月19日   04 版)

        最近,“初老症”一词引来共鸣,有人还列出其50个特征,对照后不少人惊呼自己“八九不离十”,如:

        1.只要坐下来,小腹就有一摊肉。

        2.认识新朋友的速度与几率逐渐降低。

        3.KTV热门点播排行榜的歌曲完全不会唱。……

        66%受访者认为自己“初老”

        “初老症”一词源自台湾一部电视剧,意指在生活和工作的重压下,人的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大,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心态消极,并且身体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在新浪网一项针对“初老症”的投票中,66%的参与者选择了“是”。

        心理学中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认知功能退化、记忆力退化,有两个特征:

        一:人格上的变化。人的前半生偏重于重视外部世界,好活动、爱交际,也就是偏重“外倾性”;而后半生更重视主观世界,个体的发展更多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对自我有更深度的思考。也就是说,“老”的一个特征就是变得更加内敛。

        二:认知功能的退化。这是“老”的主要表现,如视、听觉衰退,运动灵活性和记忆力有所减退。

        “初老”是“初成熟”的表现

        很多自认为有“初老症”的人,将原因归于压力过大。“压力大”似乎成了解释一切社会心理现象的万金油。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初老症”症状就会发现,“初老症”其实是“初成熟”的表现。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其中25岁到50岁被称为“成年中期”,这个阶段的个体需要实现“繁殖感”、体验“关怀”。在这一阶段,人们不仅要生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所以这是一个人高生产力的时期,也是心理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初老症”症状,如“一天没有吃蔬菜就会觉得身体怪怪的”、“不爱凑热闹”等,都是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细节、学会独立思考的“初成熟”表现,属于这个阶段正常的心理发展进程。还有些人觉得,生活中总是丢三落四是衰老的表现,这其实更多的是注意力不集中,并非记忆力下降的表现。

        自贴标签当心真的“老”

        据一项投票显示,白领目前的心理状态是,49%有疲倦感,46%有平淡感,38%有烦躁感,有“满足感”的不到一成。如果正值盛年,却总觉得自己“初老”,就会慢慢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心理学上有些定律很能说明这个,比如惯性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大家熟悉的心理暗示,从心理机制上讲,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所以,努力拥有快乐的心态有助于释放心理压力。

        链 接

        身体这些部位易先老

        1.肠道:这个在人体内盘绕长达5~6米的家伙,是衰老最先开始的地方。因为营养从这里吸收,而毒素从这里排出。

        2.皮肤:年轻时,皮肤组织饱满,但随着年龄增长,皮下组织开始收缩,胶原蛋白减少。

        3.脊柱:都市年轻人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由于久坐上网、缺乏运动导致的脊椎劳损。大家不妨每45分钟就站起来活动一下。

        (《北京日报》5.11 张维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