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5月15日 星期二

    “筹”出来的保障房

    《 文摘报 》( 2012年05月15日   01 版)

      去年,开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被层层分解,其中,武汉分到11.8万套的任务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当年11月14日,武汉市有关部门称“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101.98%圆满完成”。

      然而,当4月12日记者来到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茅店村时,当地人却表示:“我可以保证,村里没有在建房。”按照武汉市的公告,这里本应该在进行一个公租房的建设项目。最终,在村子一角一栋破旧的4层楼,记者发现了钉在墙上的铁皮,上书“武汉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茅店集团光谷产业园学生公寓”。实际上,这栋宿舍楼早在2000年就已建成。目前楼内住了部分陪读的学生家长,还有附近工厂租用了部分做员工宿舍楼。

      “保障房建设任务,对于我们区,没有什么压力。”4月13日,武汉东湖高新区规划局一名赵姓负责人称。“我们以筹集为主,建设为辅。”赵说,该区60%以上的保障房都是筹集而来。所谓筹集,就是把辖区内过去居民建的出租房,工厂原有的宿舍等贴牌,算作保障房。

      武汉的做法并非个案,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申岚向记者介绍,渣打银行于2012年2月底3月初对成都、武汉、南京、杭州、西安、石家庄、中山和肇庆等8座国内二三线城市的30家房地产商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保障房建设不足30%真正属于新建。“其中,工厂、大学宿舍、新城开发甚至政府部门新建机关宿舍都被归类为保障房。”

      保障房的“水分过大”甚至影响到了相关产业。

      据悉,保障房本被寄望于可扩大内需,但去年国内钢材市场对保障房建设的预期基本落空。

      (《新京报》5.9 杨万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