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5月12日 星期六

    地震成就了北京琉璃厂

    《 文摘报 》( 2012年05月12日   07 版)

        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是北京著名的文化街,清代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成为出售书籍、笔墨纸砚、古玩字画的一条街,被称为“京都雅游之所”。

        然而,琉璃厂之所以能成为享誉极高的文化圈,却与地震有关。

        北京自元代以来,文化用品商业贸易逐渐发达,出现了各种集市。据《析津志辑佚》载:“大都(今北京)有文籍市、纸札市之设。”元代大都的商业中心设于钟鼓楼及羊角市一带,纸札市在中书省前,文籍市在中书省前东街。明代北京经营文化用品的店铺增多,还有了专售文物、笔墨纸砚及连带性商品的集市。

        清军入关后,实行满、汉分城而居的政策,规定“凡汉官及商民人等,尽徙南城居”,老北京文化庙市被迫南迁,移到报国寺、慈仁寺(今广安门大街路北)。

        康熙十八年(1679年),北京发生8级大地震,仅京城即倒房12792间,坏房18022间,死亡人数485名。康熙皇帝不得已发了“罪己诏”,自称:“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灾异示儆。”

        由于建筑损坏严重,慈仁寺逐渐衰落,加之宣南地区会馆云集,琉璃厂逐渐崛起。康熙十一年(1672年),浙江绍兴人张某在琉璃厂创办了松竹斋纸店。乾隆初年,琉璃厂兴起,到嘉庆年间,这里已成文化用品行业的中心,而东四、西单、鼓楼等昔日的文化街相对衰落了。

        (《北京晨报》5.9)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